中国音乐剧的一次坚实探索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周映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2014年,看过音乐剧《国之当歌》。今天再看一遍,感觉变化挺大。主创团队对中国音乐剧的形式与内容、题材和表达,进行了深入思考,而且高品质地表达了出来,难能可贵。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如何精益求精?目前看来,全剧留给人铿锵有力的印象,但温暖和温柔的因素有点欠缺,情感的表达得不到满足。
音乐比较精彩,但怎样更精细?一些细节之处还可以更完美,在形式上能予以更好的建构。例如,第三场“浦江风暴”中,《扬子江暴风雨》嵌入时;第四场“街头怒火”前奏的一大段音乐,都可以联系到西方音乐剧的某些经典段落。诸如此类,有待继续斟酌。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表达。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中国音乐剧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但也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国之当歌》可谓中国音乐剧的一次坚实探索,值得分析、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