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不应过多地依赖多媒体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湖泉(中央歌剧院一级导演):
近几年,全国各大院团以聂耳为题材,创作了不少舞台剧作品。个人认为,音乐剧《国之当歌》是其中最好的一部。能够在短短几年间演出130多场,说明该剧题材好,有生命力,有观众基础,充满正能量。接下来,如何精益求精?按照精品的标准,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首先,个人认为,作品属性稍微有点问题,既像歌剧又像音乐剧,好像坐在了门槛上。怎样表现严肃的历史题材、革命题材?比起音乐剧,歌剧似乎更适合。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目前表现得不够充分。《国之当歌》的主题,应该是国歌的创作过程和历史意义。在民族危亡关头,《义勇军进行曲》怎样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敌?这一点,希望在剧中有所加强。
其次,全剧一共用了聂耳的五首歌,包括《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码头工人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但戏剧性不够。上半场,聂耳的音区太低。音乐符号和形象,不利于人物性格塑造,使得台上的聂耳显得有点柔弱。下半场,聂耳的气质才流露出来。这样,中间就有点断开了。希望在和黎锦晖对抗时,聂耳的性格能够表现得更鲜明、更强势。
再次,第七场“血肉长城”中,音乐上差一口气,没有达到最大的力量。《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应该引起台上台下的高潮。怎样调动独唱与合唱的关系,来更好地推动舞台高潮?希望号召式的东西再强烈一点、夸张一些。
另外,在舞台剧创作中,很多院团都存在一个问题:当舞美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开始依靠多媒体。视频信息量大、内容很多,往往会夺去观众的一些注意力,削弱舞台剧本身的魅力。多媒体本身是辅助性的,如果过多地依赖,就不是舞台剧,而是和看电影差不多了。
最后,剧中有个片段,演员在台下伴唱,台上是纯舞蹈。这种形式,有点别扭。事实上,演员应该在台上而非台下。长庚在剧中的作用不够突出和显现,反而对巡警、小混混、包租婆着墨太多。聂耳的服装过于现代,应当酌情调整。
希望音乐剧《国之当歌》能够改得更好、走得更远,在明年的中国艺术节中脱颖而出,在时光淘洗中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