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话孝庄
——评剧《孝庄长歌》的艺术成就及提升空间
作者: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一级导演、主任 李文国
孝庄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安定国本贡献巨大,雍正帝对其有“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的褒奖。孝庄出生于科尔沁草原,广袤的绿野留下了她儿时的记忆,人生华丽的乐章是在盛京(今沈阳)奏响的。由沈阳评剧艺术研究中心、冯玉萍艺术工作室创排的大型评剧《孝庄长歌》可谓是追本溯源。盛京沈阳是孝庄的第二故乡,在孝庄的生活习性里,自然渗透着沈阳人的文化积淀。由沈阳人冯玉萍演绎孝庄也自然是得天独厚,且浑然天成绝无斧凿之痕迹。
评剧《孝庄长歌》欣赏了很多次,毫无倦意,尽享艺术审美之快感。由于本人学艺时师承评剧“小花脸”名角“小春华”,至今对评剧艺术有割舍不掉的深深眷恋。特别是对评剧名角“三度梅”获得者冯玉萍崇拜得五体投地,作为评剧“花派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用心灵与智慧将北方的评剧艺术推向了无法超越的巅峰。《风流寡妇》《疙瘩屯》《我那呼兰河》成就了令人折服的“东北女人三部曲”,也为评剧艺术留下了辉煌的范本。冯玉萍的艺术成就是评剧艺术的宝贵财富,其精神是当今戏剧人的光辉典范。
《孝庄长歌》是冯玉萍的又一力作,从归源寻根的角度挖掘探索孝庄的心理历程,“格桑花开放在巍巍宫墙内”的形象种子深入人心,全剧通过祝寿、定情、夺位、献玺、三杯酒、鞭尸和魂归故里几个情节,塑造了一位有灵魂、有血肉、有人性的孝庄艺术形象。每每观赏该剧,总有融入其中余韵未尽之感。
这部《孝庄长歌》中,冯玉萍把人物演活了,对孝庄少女、母亲、情人及奶奶几个人生阶段的分寸感的拿捏与尺度的把握无可挑剔,但是对于整个舞台艺术节奏和文学剧本等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
一、舞台节奏是艺术生命
有效把握舞台节奏对整场剧有着重要作用。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还需要对整场剧的节奏进行把控,把想写和略写划分好,然后重点解决细节问题。
《孝庄长歌》舞台节奏设置有点拖沓,这使得整场剧没有高潮,较为平淡。如果压缩“祝寿”和“魂归故里”两个情节,节省出时间成本将“定情、夺位、献玺和三杯酒”等情节细化,会清晰地分辨出详写与略写的层次,观众也会被这场剧的强烈节奏带动,容易受到感染。
同时,该细化的情节设置还应该加强,细节决定成败。《孝庄长歌》中若把定情时的情窦初开、三杯酒的情意缠绵演绎得惟妙惟肖,细节深入人心,观众情绪上来了,自然会有效提升观赏性。“鞭尸”一幕是全剧的最高潮,但这一幕也比较平。该剧的情节设置是孝庄最终答应顺治对多尔衮进行鞭尸,这是不应该的。建议改变孝庄的违心懿旨,坚决阻拦顺治固执强行为之。虽然最终顺治没有听从,但至少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随后,当恐惧的鞭声由慢到快,如打在孝庄身上,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部分,处理合适,节奏才能和谐,又能够带动观众情绪的情节,也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二、戏曲是“角儿”的艺术
人是舞台戏剧的重点,因此人物设置应体现出个体的特点。从皇太极到顺治再到康熙,三位皇帝应该是不同的样子,但舞台上的三位皇帝的衣服、妆容、样式、年纪看起来差不多,应该有所差别。建议康熙可以不出现,调整为画外音即可。这样既保证了人物性格,也是删繁就简。
同时,多铎和阿济格的人物性格与舞台行为相近,在两场中的表现也差不多,那其实保留一个就可以了。建议这一块也要认真思考一下,让这两位王爷有所区别,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饱满、突出。比如,一个是直截了当的性格,一个是优柔寡断的性格;或者一个阴险一点,一个坦荡一点。
此外,《孝庄长歌》整部剧的舞美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巩固,音乐主题需要强化,部分细节还需要再打磨。
戏是反复修改打磨出来的,冯玉萍艺术工作室汇聚了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凭借他们智慧和对艺术的执着,一定会使《孝庄长歌》真正成为引领时代的艺术佳作,北方评剧的“里程碑”,久演不衰的戏剧精品。(李文国)
[责编:刘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