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国之当歌》展现出一派崇高感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唐凌(《艺术评论》杂志主编):
革命题材、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够较好地表现悲壮苦难,展现艰苦卓绝的精神,但不易显示出崇高感。音乐剧《国之当歌》为我们提供了突破的契机,因为题材具备了这种可能。2014年看了这部作品,印象深刻。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接下来还要继续打磨提升。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首先,该剧最重要的两组人物关系,是聂耳和田汉、聂耳和小莉,但目前的唱词尚不够贴切和入心。聂耳和田汉之间的二重唱,有些概念化,口号的意味比较浓,不易打动人心。聂耳和小莉的唱词,意象过于普通。二人的感情显得苍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在主要的几个唱段上再多下功夫。例如,小莉夸《卖报歌》真好听,这种情绪表达是否恰当?《卖报歌》其实内里是很悲伤的,只是小孩子无忧无虑,这样反而是一种更深的悲哀。听完这首歌,小莉应该感到一种悲伤。在这种情绪当中,她和聂耳相互感知到对方的悲悯和善良,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如此,二人的感情才有基础,才能感人。
另外,下半场的层次还不够清晰,音乐和唱词都有重复,冲淡和削弱了高潮的力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下半场的根本基调,希望几场戏能把这种危机感层层递进、加深,把“醒来吧雄狮”这样的唤醒和奋进留到最后。在强烈的氛围中,“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民族危亡关头,田汉和聂耳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出伟大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响起时,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崇高感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