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让好戏“留下来”

让好戏“留下来”

2018-07-12 17:2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让好戏“留下来”

——话剧《张謇》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贺梓秋)“秋雨秋风满阙门……”聚光灯下,一个颀长的老者在吟哦——这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2018年6月19日,话剧《张謇》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与会并讲话,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主持会议,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濮琦、南通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浩等参加了研讨。

让好戏“留下来”

  研讨会现场

  精益求精 留下好戏

  话剧《张謇》是江苏省文化厅和南通市联手倾力打造的力作,以“救国梦、赤子心”为主题,聚焦张謇的后半生。该剧共六幕,采用双线、闪回等方式,在时空交错中,完成青年张謇和老年张謇的自我面对和自我探寻。该剧曾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表演奖。

  韩子勇表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就是鼓励项目主体按照“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打磨、提高。“话剧《张謇》评上滚动资助项目,要做的就是多方面汲取意见建议,从不同角度去提高。”他强调,要克服差不多、可以了、不想改、改不了、不愿改的小胜即安、疲惫心理和畏难情绪,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两年多来,一直在树立这样的风气。“我们要建立这样的信心,克服浮躁这个大敌,耐心把这部戏改好,使话剧《张謇》成为习总书记所说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成为南通市乃至话剧界的一张名片。”

  对于张謇的历史文化形象、时代感召力,崔伟表示肯定,他指出话剧《张謇》意义独特,应进一步下功夫修改,精益求精。濮琦介绍了江苏艺术基金这两年的工作情况以及所支持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情况,同时感谢专家组对话剧《张謇》的关心和指导。研讨开始后专家畅所欲言,直指不足,为《张謇》问诊把脉。

让好戏“留下来”

  话剧《张謇》剧照

  以史为鉴 塑造经典

  话剧《张謇》导演、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李明华在研讨会上表示,“我们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最怕的不是失败,怕的是没有了英雄、没有了对英雄精神的崇尚。创作这部戏时对张謇先生的触碰、对百年前救国梦的回望,让我们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增添了一份饱含历史厚重的认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也印证了我们当初创排这部戏的动因,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称,话剧《张謇》这部戏是深刻的。他谈到,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对张謇的评价是“一个伟大的失败者”。虽然张謇做出了辉煌的成绩,但他的失败同样重要,因为他的失败显示了历史的深刻教训。

  “这部戏的意义,非常重要。”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说。他提到,毛主席曾说过,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四个人。“我们应该把这部戏做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南通人张謇,知道他对近代轻工业的贡献;更应该把这部戏推向全国,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中央实验话剧院原副院长李法曾也谈到,这部戏无疑是一部上乘之作,就是要给有一定思想的人看。他在演出后特意询问了一些观众,“很多不是文艺界的人看完之后一样拍手叫好,被张謇所感动。”观众对这部戏反应强烈,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值得成为一部经典。

让好戏“留下来”

  话剧《张謇》剧照

  出谋划策 攀登高峰

  各位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话剧《张謇》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和艺术表现,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认为这部戏编剧和导演想表现的过多,反而使得主线不清晰了。“办大生纱厂这是故事主线,应该再强化一下,把其他几个副线凝结到主线上。围绕这一事件,来讲述张謇的思想脉络、情感归属、性格发展。” 同时,应该从张謇的故事来强化反映今天的时代价值。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谷海慧谈到,建议从两个地方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张力。一是多增加像开篇中军阀混战、冲突的叙事片断,增加趣味性和戏剧意味;二是从作品人物的困境入手,多设置一些障碍,目前的障碍有张謇与股东之间的分歧、有佐藤和佐藤背后的力量之间的较量,但还不够。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建议加强全剧及主要段落的社会矛盾。这部戏在舞台上呈现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我们只在全剧的人物、人物之间或者突发事件之间进行呈现的话,丢掉了社会背景,再怎么写、再怎么走,恐怕也需要费很大的劲,全剧的厚重感和份量会大大减轻。”

  《中国文化报》评论部主编杨晓华说,话剧《张謇》书写了近代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笔墨更多地集中在张謇如何坚守大义、慈悲为怀,而不顾市场和企业之道,“以一人救一国”,看似有足够的理由凸显人物,却让人物似显蛮憨和鲁莽。“其实张謇并不是一个缺乏企业智慧的人,相反,他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位儒商。”其次,戏中的张謇给人的感觉太过完美,几乎没有缺点,没有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从而限制了艺术作品的深刻性。

  编剧杨劲松谈到剧本的问题,他认为《张謇》的剧本还要抓住当代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我们要思考张謇所处的时代、张謇的故事,我们在舞台上演绎能够对当今的时代精神有什么价值?”同时。剧本选择在张謇70大寿时,通过闪回的方式回顾他的一生,“这是电影的剧作方式,对话剧舞台的要求非常高,也要求话剧在调度方面要衔接好,但目前看衔接还有些毛糙。”

让好戏“留下来”

  研讨会现场

  细节为上 打造精品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围绕话剧《张謇》的情节设计、剧本创作、舞台表现等多方面的细节各抒己见。剧中出现的两次中年张謇与老年张謇的隔空对话,引起了专家们的讨论。

  欧阳逸冰谈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他看到两年之内有三部戏用这种手法。“这样的手法谁第一次用谁成功。” 汪守德则说:“编剧的这种用意我们是理解的,利用这种方式推进剧情、把张謇的内心世界和历史功勋交代清楚、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张謇的历史地位——但我觉得有点手段不足。我们可以在线性叙事中把张謇的历史讲清楚,这种穿越式的高峰对话,有一次就够了,不然显得我们手段不足,而只能如此弥补。”

  《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则认为,这部分目前像两个人物在对话,而不像一个人的中年和老年在对话,看不到其中的联系。王蕴明则称,这部分对张謇内在情感和人生思索的表现仍然不够。因为张謇多次考举不中、生不逢时、坎坷一生,当他晚年回头思索人生时,应该表现得更深刻、更集中。

  谈到该剧的多媒体运用,国家大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舞美总监高广建提出视觉上对书法元素的使用难于表达完整。他建议将剧情内容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如何让观众知道,张謇不仅是一个状元,也是一个书法家,应该尝试在剧情上将书法作品与张謇的家国情怀等有所勾连。这样在视觉上出现的书法元素,哪怕是局部或意象表达,都有了理由”。中央歌剧院一级舞美设计马连庆建议,在多媒体影像表达和空间展现上,可以再节制一些,“做做减法,目前有的部分显得太夺人眼球”。

  江苏省人大常委、张謇曾孙张慎欣表示,创作这部戏要对历史有敬畏感。“因为这部戏并不是只演个十场、二十场,要把戏留下来,对历史的尊重尤其重要。真正把这部戏立起来,我们才敢说这是历史剧,故事才更有说服力。”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浩提出,张謇先生的精神与探索,是话剧《张謇》的根基和灵魂所在,“张謇的个人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很多时代价值,包括实业救国、兴办教育、热心公益等,这与我们新时代的价值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深刻体现出来,让张謇不仅成为南通人的张謇,更成为中国人的张謇,彰显出张謇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效力。”

  《张謇》主创团队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尽快拿出可行的修改方案,努力把话剧《张謇》打磨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关怀与期望。(贺梓秋)

[责编:李姝昱]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