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对高度的攀登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俭(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
音乐剧《国之当歌》主创团队勇于挑战自我、力求攀登艺术高峰的胆识和能力,令人敬佩。七年间,作品不断修改打磨,每一版都有明显的长进。个人认为,该剧在以下几组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做了许多的努力,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了较好的成效。当然,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第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该剧将人物命运与时代风云相结合,人物命运的小舟随着时代大潮的起伏而跌宕。无论是主人公聂耳,还是剧中其他人物,都被卷入了时代大潮的漩涡中。时代风云的变幻,不断投射在人物命运的轨迹中,引人入胜。不足之处在于,频繁、琐碎地用视频和字幕来交代时代背景,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事实上,观众是靠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情感宣泄来感受时代氛围的,而非通过看视频、读字幕来了解。
第二,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该剧以史料为坚实的基础,构建了艺术的大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拓展了艺术空间。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做到尊重历史。虽然难度较大,但该剧的探索和超越值得肯定。接下来,希望在虚构部分加大力度,因为史料毕竟是有局限、有束缚的。既然已经构建了一个艺术想象的空间,就要在这个空间里把文章做足,让艺术性发挥得更充分。
第三,原作与新创的关系。二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目前看来,融合度比较高。但是,音乐衔接怎样更有妥贴感?个别地方还有点跳,没有达到行云流水、天衣无缝。
第四,戏剧与音乐的关系。尽管戏剧构架是编年体、单元式的,但有贯穿始终的人物;虽然没有一个贯穿的主体事件,但每个版块都有相对集中的矛盾,戏剧的音乐性也得以充分体现。希望聂耳在每个关键环节都能作为戏剧的核心人物,尽可能地卷到戏剧的漩涡中心去,而不是只作为观察者、体验者。
第五,主旋与副调的关系。该剧的主旋律慷慨激昂,是红旗的高擎,是热血的沸腾,是正义的呐喊,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市井元素,增加了群像的立体感,以及音乐的丰富性、色彩的多样化。但是,如果过于留恋和铺张上海滩风情,便容易干扰主旋律的贯穿。
第六,所见与所思的关系。上半部分,主要是聂耳对社会生活的体察,是创作素材的积累。这是思想认识的基础,不可或缺。但敌人的残暴、社会的黑暗、民生的苦难等,究竟引发了聂耳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调整所见与所思的比重,让所见不断触动所思,而非所见多于所思。
第七,高度与深度的关系。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中,主创团队牢牢把握住了聂耳的思想认识、艺术成就从起点到制高点的路线图。那么,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舞台时间内,如何完成一场高度的攀登?目前,一些地方显得有点匆忙、粗浅,仍有简单化的人物传记的痕迹。尤其是后面,鼓动式、呼号式的内容偏多,而对聂耳的切身感受表现得不够。这就导致了全剧深度的不足。只有把每个台阶都做扎实了,最后的高度才会令人信服,令人在景仰的同时感到亲切。
希望《国之当歌》不仅展现聂耳的创作过程,更要揭示他的心路历程。这五年里,他到底经受了怎样的心灵撞击,获得了怎样的精神洗礼、情感升华?帮码头工人扛包,帮报童讨回公道,看到军队失守,聂耳内心是怎样想的,是如何燃烧的?从一簇小火苗变成熊熊烈火,这个过程要表现出来。有了深度,人物形象就会更加饱满。如果在这点上进一步挖掘,该剧将会更有思想高度、艺术品格,同时也会强化戏剧和音乐的张力。
第八,聂耳与小莉的关系。小莉这个虚构人物设置得不错,使得音乐剧有了女主角。但前半部分的情感力度偏弱,希望加重这条感情线,后面的生离死别才能催人泪下。而且,二人的爱情唱词显得虚了、飘了、空泛了,缺乏情感积累和鲜明个性,因而不够动人。
第九,聂耳与田汉的关系。他们二人的合作千载难逢,是心灵的交融、灵魂的契合。对于聂耳来说,田汉是精神导师,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剧中,每当聂耳有困惑,田汉要及时给予解答。田汉如何点燃了聂耳思想的火焰,开掘了他无限的音乐才华,有待充分表现。
第十,歌唱与舞蹈的关系。剧中,二者的结合比较到位。但是,作为音乐剧,歌者应能舞,舞者应能歌,该剧在这方面比较薄弱。音乐剧有自己的特质和基本底线,也有拓展的空间和尝试的必要。
简言之,音乐剧《国之当歌》的长度和厚度够了,深度和浓度还要加强,这样才能进入更高的艺术层面,使得最后的高潮来得水到渠成、厚积薄发。希望作品改得更好、走得更远,成为一部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