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化西行,创作不倦

大化西行,创作不倦

2018-07-24 17:5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化西行,创作不倦

——访青年艺术家谭浩楠

  2016年,谭浩楠曾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重走“古丝绸之路”,这为他创作版画《大化西行》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第十个工作日,甘肃天水,12小时车程甘肃武威(凉州)!累!晚创作沿途风景!”

  “第十一个工作日,从武威出发,途经张掖、酒泉、至梦想地敦煌!今天13个小时,两天,1400公里;羊群,戈壁、荒漠;窗外风景已成心中之画,创作继续!”……

  他在日记里记下了每天的路程与心得。从石家庄出发一路向西,先后走过大同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西安的汉阳陵、碑林、西安博物馆、茂陵霍去病墓,宝鸡的法门寺和凤翔的木版年画……过秦岭往甘肃天水,近距离感受麦积山石窟……再从武威出发,途经张掖、酒泉,至敦煌……在新疆,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先后考察柏尔克里千佛洞、坎儿井博物馆……从吐鲁番托克逊前往南疆库车,途经库尔勒,沿天山山脉一路穿行,穿越塔克拉玛干,西行自天山而下,到达克拉玛依、布尔津,由喀纳斯到禾木,最终踏上归程……

大化西行,创作不倦

谭浩楠近照

  历经陕、甘、宁、青、新五省,行程上万公里,虽然很累,“回石家庄睡了三天三夜”,但收获颇丰。石窟文化以及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是谭浩楠最大的收获。中国四大石窟中的三个,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他得以近距离观看、记录、写生、感受;雪山、羊群、荒漠、草垫、杉树林、蒙古包,让他深刻感受到不同地域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景象。古丝绸之路上丰富的文化遗存,让谭浩楠“如饥似渴”,曾在西安茂陵霍去病墓旁顶着41.8度高温写生,也曾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穿着羽绒服“画嗨了”……

  立足于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在近距离触摸和体会古丝绸之路多民族、多文化融合而形成的文化遗存后,谭浩楠用了2年时间完成了黑白木刻版画《大化西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项目。

  99幅小幅版画拼成长达10米的巨幅作品,令人不禁屏息一观。作品的表现形式中融入了谭浩楠对黑白木刻版画意象表达的认识和体会,随意的曲线营造出动与静、繁与简、深与浅的画面层次感。“这是自身多年蓄积、几经曲折,在跌宕和冲动中,在大千世界的寻觅中,在自我心灵里无时不在的感应中,并通过无数次梳理与组合、安排与加工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黑白木刻的形式予以呈现出来的。”谭浩楠说。

  作品完成后,谭浩楠还准备了由99幅手工印刷的作品装订成册的线装书、由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制成的雕塑、还原创作过程的影像记录片等。“从纸质作品、书籍、原版、影像、雕塑等全方位展示我的观点与艺术实践,让人们对黑白木刻版画有全新的认知与感受。同时也是对版画语言意象表达的一次实践性研究。”谭浩楠说。

  其实,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的谭浩楠最早学的却不是版画,而是艺术设计。在2008-2009年去中央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受导师谭平的影响,他开始接触版画创作,直至痴迷,因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他更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在一盏灯下,把自己的思绪汇聚到手中、把自己的情感凝聚在刻刀上,一刀一刀刻下,也刻出自己的内心。

  谭浩楠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做两件事:一是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这是艺术的真;二是寻找最恰当的表达语言,这是艺术的美,而真与美的融合才是创作本身。面对无法脱离的世俗生活,要求艺术创作者有独特丰富的灵魂和更高的精神觉悟。“我们的思想精神是与世俗艰难搏斗的成果。人们常说艺术要耐得住寂寞,其实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自觉的、求内的选择,是千金不换的自得其乐。”

  回想西行之路,谭浩楠款款写下:“忆当昔,竺法乘于河西忘身布道,立敦煌寺,使戎狄知礼而革心,大化西行诲而不倦,创时代之先锋。今一带一路,格局高远,普惠各族。思我辈之责任,心向往之。”这一“我辈之责任”也凝聚在了他的作品《大化西行》中。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