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宋玉这个人物是该剧的一个创新
——在越剧《屈原》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曦(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越剧《屈原》的编剧吕育忠老师说:“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一快明矾一滴眼泪”,我以为是准确的。整出戏对屈原的定位,不仅仅展现他是一位诗人,更意在表现他身为政治家的抱负和作为。屈原的形象可谓妇孺皆知,加上有多个版本的《屈原》珠玉在前,因此我们对这个戏有了更多的期待,想看到编剧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从这个角度而言,宋玉这个人物应该是这出戏的一个创新,他与郭沫若先生话剧里面的宋玉形象是不一样的。在郭沫若的笔下,宋玉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而在吕育忠老师笔下,赋予宋玉一些政治的希望,或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对这部戏里的宋玉是有期待的,也因此会思考,作为政治家来说,应该做宋玉还是做屈原。
由宋玉这个角色,进而想到了婵娟。我认为在这部剧里,婵娟这个角色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杜撰出来的人物,在郭沫若先生的话剧里,婵娟和宋玉是作为鲜明对比存在的一组角色,即用婵娟的正直美好、不改初衷,来反衬宋玉的自私自利、屈膝变节。而在这部戏中,随着宋玉角色定位的发生变化,婵娟就变成了一个相对无力的屈原的“追随者”,没有体现什么新意,所以感觉这个角色的存在价值是可以商榷的。
另外,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小意见。在第三场当中,楚怀王有一句词“目空空无视我楚怀王”,表现他面对屈原大刀阔斧施行“美政”时内心的不悦。但是我们知道,楚怀王的“怀”,是个谥号,是君王死后礼官依据其生前的品行和政绩做出的评价。因为楚怀王被俘到秦国三年,而他的儿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继承了王位,为了表示对他的同情,后人才称他楚怀王。所以,在这句戏词里他自称“楚怀王”是不合适的。同理,后面还有一句说到了“齐宣王”,这个称谓也不是很恰当。
第四场,楚怀王和南后在宫里宣见张仪,屈原和张仪展开一场精彩的论战。这个时候我发现靳尚从楚王身后的高台阶走下来,到楚王的右手边站住。其实,当时屈原和张仪的唇枪舌剑是很精彩的,但我的视线还是被靳尚的行动吸引了。我不清楚,靳尚的这个出场是因为演员临场的失误还是原本的舞台调度就是这么安排,感觉这样的处理有点别扭。因为靳尚不是内官,他是从内宫里面出来,而且是从楚王的背后出来,感觉不合适。而且他的动作分散了观众对主要场面的关注。
再有就是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的台阶的问题。舞美设计中对台阶的使用现在来说是比较普遍的,虽然也还是会有一些争议。单就《屈原》这出戏来说,还是感觉台阶有点多了。作为全女班的越剧,相对来说演员们的身材都矮小一些,过高过多的台阶设置,导致有时出现演员不得不在台阶上大步流星走来走去完成调度的情况,让观众为他们捏着一把汗。同时也有失剧中人物作为贵族应有的沉稳和气度,对人物塑造有影响。建议台阶可以缓一点、少一点,在不违背拓展表演空间的前提下,让演员的表演更从容。
最后一点,剧中有个别词汇有点跳脱。比如,剧中楚怀王评价宋玉吟唱《橘颂》,说“这个解读很好”。另外,婵娟在试图说服宋玉不要离开屈原的时候说了“目标”和“责任”两个词。这样的语汇出现在一部整体充满诗意的作品里感觉有些突兀,建议适当调整一下,整个剧本就更完美了。
(光明网记者刘冰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