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戏剧冲突和情绪高潮没有达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戏剧冲突和情绪高潮没有达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7-31 14: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戏剧冲突和情绪高潮没有达到

  ——在京剧《赵武灵王》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戏剧冲突和情绪高潮没有达到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

  这部作品别开生面,对题材的选择、把握、挖掘和创造,令人耳目一新;对历史题材的拓展、对人性的挖掘,为戏曲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即如何有效地从丰厚的历史资源中提取戏曲元素,如何讲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戏曲舞台上推陈出新,这部作品提供了一种示范。

  看完这出戏,不禁联想到作茧自缚、咎由自取、自作自受等词。戏的剧情基本取材于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赵雍的故事。将历史真实转变为艺术真实,作者对这一题材的关注、选择和把握,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能动性。这段历史在一般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悲剧故事,但作者力求揭示赵武灵王走向毁灭的背后原因,从而引发观众对人生、对人性、对家国之治的思考。

  赵武灵王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十五岁即位,逐渐成为改革家,后又逐渐走向自我毁灭。客观上说,赵武灵王称得上是雄才大略、战功显赫的英雄,对妻儿也有款款深情,但这样的人却最终走向自我毁灭,令人惋惜。他的毁灭并非因为强敌入侵、也非小人陷害所致,而是他自己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绝路。他的轻率、虚荣、贪婪、欲望和居功自傲以及失去权力后的不甘等人性弱点,最终葬送了自己。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膨胀的权欲是如何让一个君主走上不归路的。

  一代君主,如果没有维护政权稳定、运筹帷幄的胸怀、智慧和眼光;如果没有君主命运和权力紧密相连、家事就是国事的深度思维和认知,那么国家混乱、个人危殆在所难免。作品比较高明地一步步揭示了这一过程。作者对历史事件情节的选择也独具匠心:凯旋归来庆功之际,赵雍断然决定禅让,在一片反对声中一意孤行;失去权力后又懊悔不已,贸然决定“分王赵代”“一国二主”,在权力欲望的支配下违背了诺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人生的多面性、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所起到的警示作用引人深思,也为戏曲舞台增添了别致的力量。

  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坏人和小人,也没有明显的冲突对立面,一切后果,只是赵雍任意而为、不善纳谏、武断独断、自我感觉太好而造成的。作品向观众传达了真实、丰富且富有哲理的多侧面信息,给我们带来的感悟也很多,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位置,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也不是所有过程都可以从头再来;做人也好、做君主也罢,基本原则底线不可轻易丧失;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能战胜自己,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到头来可能都会毁于一旦……

  《赵武灵王》以基本史实为依据,进行大胆虚构,将权欲、私欲支配下的悲剧层层推进,有震撼力、冲击力,体现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同时,作品的结构和剪裁也较为精心严密。赵武灵王的草率擅让,后悔交权,欲谋权位,挑起暴乱,死于沙丘等,层次清晰,步步推进,突出了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贪恋极权的鲜明个性。剧情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也曲折有致,赵武灵王前往沙丘,大红马的辗转反侧、声声嘶鸣等,也为剧本增添了灵动之气,显示出可贵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该剧也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第一,全剧的戏剧冲突和张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艺术处理和设计有些平淡。作品虽然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走向,但人与事之间应该形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因为剧中的每一个节点几乎都是陡然生变:禅让、讨封、被困……由喜到悲,由生离到死别,由柔情到血腥,一波三折的戏剧气氛营造、悬念迭出的效果设计比较薄弱,没有挖掘出悲剧的审美意韵,没有发挥更大的戏剧张力,没有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波澜起伏,导致现在台上台下的气氛融合度不够,没有引起强烈的共鸣。

  第二,作品的结尾部分有情节上的高潮,但没有情绪上的高潮,力度不足。赵武灵王被困沙丘临死之前,似乎缺少一段深刻独到的内心反省和客观的批判意识。作品到底要说什么、想告诉观众什么、现实观照性何在,表述得不够清晰,此处应该有精到的的艺术提炼。现在虽然有“当初不武断禅让,不会有现在的自相残杀”等反省,但人物内心的深度开掘薄弱,立体性不强,寓意和深意大打折扣。

  第三,重要转折点的渲染和交代,可以更加鲜明有力。几个重要节点,如决意禅让、贸然讨封、赵章图谋不轨、赵武灵王被困等,应伴随着激烈的情绪、强烈的动作等,现在这些转折点处理得简单平淡,戏剧的一波三折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二度创作在气氛营造、情绪渲染上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些重要节点可能产生的戏剧张力,无形中被消解淡化了,有些遗憾。

  第四,主演的动作、神情,包括妆容等,可以再霸气、豪气一些,动作老道一些,把人物性格中的张狂自得、内心虚荣、权势欲望,以及说一不二的威风气势等,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现在演员虽然也英气、帅气,但霸气和豪气不足,对人物作茧自缚、咎由自取的表现力不强。

  第五,舞台简练,比较大气,但略显中规中矩,缺少灵动和创意,一些动作、程式的设计和处理稍显老套,表意不清。二度创作可以多下点工夫,也体现出时代的独特气息。一些人物,如赵成肥义、赵何赵章兄弟,对人物走向和内心的挖掘有些单薄,看不出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及情与理之间的扭曲,尚需进一步琢磨。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