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再出发
——在京剧《赵武灵王》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谢柏樑(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衷心祝贺福建京剧院,该院在东南一隅的闽方言环境中,扛起了京剧艺术的南国大旗。《赵王灵王》上演之后,各方面口碑甚佳,这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滚动资助项目中硕果仅存的唯一一个京剧剧目,因此也特别令人欣慰。这部戏所选择的题材与内涵,值得我们不停地琢磨、讨论与反思,也值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项目支持它不断打磨并提高。
我觉得可以请剧作家把《赵武灵王》的唱词写得更唯美一些,目前的唱词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也有一些押韵不够讲究之处。
一定要把剧中人物的称谓搞清楚。赵何喊自己的母亲吴娃为“母太夫人”,这就越辈了;臣子在新王登基之后高呼“千秋千秋千千秋”,这是对娘娘和藩王等人的祝颂;面对君王,还是“万岁万岁万万岁”更为切实可靠,至少不会冒犯君王……类似这种不够严密的错误,剧中还有一些,可以梳理得更加准确。
另外,剧中那首贯穿始终的歌谣,可能被解读错了。赵武灵王不姓赵而姓嬴,赵是他的族姓。赢是江苏的大姓,当然秦灭六国之后,赢姓也大多改名换姓了。怎么姓嬴的大王,偏偏找了吴国姓嬴的女子做自己的太太呢?《左传》中说,同姓结婚,其生不蕃。因此,上古之人一般不找同姓女子结婚。
当被赵武灵王宠爱的韩夫人去世之后,他于王位十六年(前310年)上前往大陵游玩,并在梦中与一位鼓琴而歌的女子邂逅,乃作歌云: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梦醒之后,还曾趁着酒兴向群臣们描述了梦中的弹琴少女,并十分留恋。这首歌的要点在于这名女子年轻漂亮,韶华可人,有没有可能成为我赢氏之妻呢?历史的结局是,吴广把爱女孟姚敬献给了赵武灵王,从此大家都称孟姚为吴姬。本剧作者可能望文生义,把赵武灵王的本意理解错了,所以称之为吴赢,这反而令人大为费解了。
为什么赵武灵王作为一个正值盛年的伟大君王,非要置王权政治而不顾,一定要让位给自己的次子,理由还不够充分。从曹操到后世的伟人,都有过不做君王或领袖的情怀:不是我不做,而是我不愿意做,要让更年轻的人做;或者即使他不做君王,也依然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领袖。在历史上,原本是因为吴娃过早死了,赵武灵王始终对吴娃有所愧疚,所以才立赵何为太子,让位给他。但现在戏中并未让吴娃早死,赵武灵王就失去了让位的理由。同时吴娃在自己的儿子即位后,没有一点欣喜感,这也不符合我们对历朝历代后妃的生存根本在于嫡亲孩子为王的基本认知。
关于胡服骑射,大家都知道这是赵武灵王推行的一项重要法令,是他得以轻装简从、干净利落地治理朝政,身手敏捷地对外进攻等重要举措的一项服装改革。胡服骑射的延伸意义不仅仅是换胡服,更有背后的政治、军事等战略眼光和政治胸怀在穿衣实践上的多重投射。
这出戏从文本、人物设置、情感表达和戏剧结构等方面,都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我们大家都期待着京剧《赵武灵王》再出发,行走得更远、攀跃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