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安豫剧《秦豫情》的人文情怀

西安豫剧《秦豫情》的人文情怀

2018-08-13 17:4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谢柏梁

  西安市豫剧团的《秦豫情》上演以来,受到观众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所以才一路行来,成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中的一出好戏。

  西安市豫剧团原本就是由源自中原的狮吼剧团、民众剧社发展而来,如今又与河南的编剧杨林、导演李利宏等主创人员合作,陕西省青年编剧雷琳静、甄业也在剧本构建过程中用功甚勤,大家精诚合作,创作演出了口碑甚佳的新作,这也体现出新一代的“秦豫情”在豫剧传统的回归和艺术创造方面的呈现。这部戏品格好、段位高、表演语汇丰富、人文情怀充沛,是一部难得的原创剧目。

西安豫剧《秦豫情》的人文情怀  
豫剧《秦豫情》海报。 

  从打造精品、通往经典的角度出发,该剧还有可能在一些维度上有所调整,使之更加鲜活、丰富和厚重,更加具备灾荒年代里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出河南灾民与陕西百姓之间相濡以沫、报团取暖的生存境遇与自救精神,这就是本剧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所触摸到的人文情怀、所讴歌出来的民族品性。

  西安曾经是豫剧人的避难福地,1940年狮吼剧团等一批豫剧团在黄河花园口被炸之后,迁居到西安来。常香玉、崔兰田也随后来到西安,成立了香玉剧社和兰光剧社。当年一大批河南灾民包括与百姓苍生不可分离的豫剧人在内,得到了陕西人的多方救助,因此豫剧在西安也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传播。常言道,十个河南人就有九个半会哼梆子,梆子也是身在外乡的中原父老维系乡情、品味乡愁、呼唤乡魂的最佳艺术审美方式。因此,在本剧中没有看到同乡们哼唱河南梆子的个体与集体场面,也缺乏将河南梆子的元素与秦腔老调的戏剧性融汇,要是这些戏中戏能够唱起来、演起来、哭起来,乃是陕豫两地人文情怀最专业也最普遍、最表层也最深刻、最真实也最浪漫的艺术呈现。

  营造真实可信的时代背景,复原灾荒年间的特定场面,很有必要。当年成千上万的灾民在前往西安、安徽和全国各地大迁徙的过程中冻饿而亡,蔚为中原百姓之巨大惨剧。但是本剧中从头到尾都没出现有人饿死的场面,这些难民貌似都还过得不错。一开场便有人昏倒,一昏倒就很快被救活苏醒;即便是小勤父亲之死,也是在喝下一碗女儿熬制的养命思乡的胡辣汤之后,忽然一命归天,这样的死法有些过于奇特,可能与饥荒年代群体性悲剧的历史场面,没有构成较好的互动与叠映。

  如何营建戏剧冲突的结构性对立与悲剧性或者喜剧性和解,这是所有戏剧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目前本剧中赖以撑持起戏剧结构与冲突的偶然性过多,必然性不够,这就带来了总体意义上的无冲突论,全剧都是好人的场面,也就昭示着悲剧力度的相对疲软。目前的剧情展开方式是找到漂纱工作的小勤,在寒冬腊月的辛苦劳作中也在放飞青春的梦想,绽放羞涩的红晕;在一派思春的萌动之下,把张大的瓷器车撞翻、之后像闯了祸的兔子一样飞快逃逸;随着张大到河南难民营的寻找,两人突然在心情反转中因为纠缠而萌生感情、因为张大母亲的极力反对而酿成危机;因为为张家怀孕留根之后的婆媳之必然和解与相互理解……这样的情节设置还是过于平淡,关键在戏剧冲突的力度不够、化解偏易。

  这部戏讲述一群善良的人之间误会冲突,理解与和解,但是整出戏没有恶人构置其间未必是最佳状态。一群河南灾民过来,从来就没有碰到过恶劣的生存绝境,那么漂亮的小勤只是因为把张大的独轮车碰翻,然后两个人便必然地走到一起,这样的情节设置缺乏新的危机加入,以至于把碰翻车的偶然性设定无限放大,反而不够真切。设若有被碰翻车的瓷器老板出来,必欲要肇事的女主小勤来以身赔款,老板与张大同时或者先后到难民营来寻找小勤,可能冲突会更加激烈,戏也会更加好看。此时此刻的暗娼吕嫂作为难民窟里唯一衣着光鲜的年轻寡妇,作为一位“没皮没脸”的女人,设若她要与瓷器老板做身体交易以保护小勤、乃至为了卫护这一对年轻人的爱情不惜舍身代嫁,那种危难之际相濡以沫、渺小人物义薄云天,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人物的纯情和高大,更加能够体现出大爱本在民间,纯情出于卑贱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底色。

  小勤的扮演者徐俊霞、张大的扮演者王凯,他们的表演极其出色,夸张变形的动作设计,质朴浑厚的本色表演,分别将河南闺女小勤的纯美和陕西楞娃子的浑厚体现得分外到位,也将河南难民与陕西百姓之间相互扶持的大爱,因为事故而引起怜悯、因为相爱而引起风波,因为婚姻而形成长辈与小辈之间的新的冲突……尽管难民营中无坏人,一场大戏无恶人,但是依然能够把戏演得如此精彩感人,实属不易。有了小勤与张大之间的爱情与婚姻,也就以小见大,非常典型而又深刻地昭示着陕西与河南百姓之间那种不惜一切相互救助、大难之中彼此帮扶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品格。

  西安豫剧《秦豫情》,目前的戏剧呈现动人,艺术品相甚好,人文段位颇高,惟其如此,在打造精品力作的过程中,才应该予以更加严苛的要求、更加热情的期望、更加敬业的打磨,更加有效的修改。相信这出得到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好戏,还会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还会集思广益,在大家的智慧汇集过程之中由博返约,突出主线,逐步将其打造成属于新时代的标志性保留剧目。(谢柏梁)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