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腻的表演打动人心
——在话剧《成兆才》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吴朱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研究员):
第一次看话剧《成兆才》,对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这部戏,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一生的追求。艺术创作,需要经历苦难,但也乐在其中。话剧《成兆才》的表达很质朴、很真实。一些细节,可见主创的功力和匠心。舞美简洁而灵活,值得称赏。例如一个斜坡、一个平台的使用,较好地做到了一景多用,转场流畅。戏曲和话剧的结合尤其巧妙。例如,成兆才写《杨三姐告状》时的那段唱词,通过光区的自然变化,实现了两个人位置的互换,达到了成兆才和笔下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及心声的呼应和转化。
俗话说,艺无止境。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话剧《成兆才》如何精益求精?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第一,剧中若干段落在表演上存在如下短板:直奔结果,缺少过程,给人未卜先知之感。希望在表演上注重交流判断之类的细节,这样将会更加准确、真实和生动,更能打动人心。
第二,人物定位怎样更清晰、更准确?人物的身世、身份等定位,与其性格、言行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着命运走向。剧中,丁香这个人物的定位希望更加清晰明了。目前,由于定位不是很清楚,身世、经历等比较模糊,所以她的语言出现了与身份、年代的错位。例如,她为自己辩解的那段话,现代意味较浓,与剧情有点脱节、距离较大。希望仔细斟酌。
第三,在戏剧舞台上总有通过一个人的念白,或者两个人的对话,把一些背景和事情叙述出来,而不是靠一段段戏表演出来的现象。话剧《成兆才》也不例外。例如,成兆才耍枪时,师徒之间有段对话,讲述了成兆才怎么学戏、怎么写戏等一些经历,而不是用戏的方式演给观众看。这里,希望引起注意、有所改进。
第四,有些台词的停顿、重音等,处理得不够清楚,导致意思模糊或者出现歧义。例如第九场中,成兆才先说了“我们成了剧中人,你们说,戏该怎么编,结局该咋圆”,从剧本内容和内在逻辑看,到了“结局该咋圆”这句问话,质问结束,这是一层意思;然后,他又说了“你们想过没有……往后百部落子大戏怎么唱?往后咱庆春班谁来挑大梁?谁来传薪火”,这是第二层意思。而在录像里看到的,是 “结局该咋圆,你们想过没有”。两种台词的处理,意思是不一样的。类似的台词节奏、重音等方面的小问题,都可能导致表意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