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话剧《成兆才》的亮点与不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话剧《成兆才》的亮点与不足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8-23 16: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话剧《成兆才》的亮点与不足

——在话剧《成兆才》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话剧《成兆才》的亮点与不足

  欧阳逸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

  对话剧《成兆才》比较熟悉,从剧本初稿到正式演出,都参与了研讨。新华社一位记者曾问我,适逢中国话剧110周年,最近两年的中国话剧最好的是哪一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成兆才》。我有三点理由:

  第一,“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后的精神家园”,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季国平近期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方戏曲,是各地老百姓享受文化的权益,反映了他们对文化的渴求。随着时代发展,我曾经认为,地方戏曲的灭亡是必然,因为新陈代谢是大千世界不可违背的规律。后来,是生活教育了我。全国各地,特别是江苏、河北等一些省份,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让我惊呆了。我发现,地方戏曲和百姓生活,甚至和他们的一生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年到头,老百姓最高兴的事,就是到剧场去看戏。地方戏曲,之所以深深地扎根于老百姓心中,是因为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话剧《成兆才》塑造的主人公,不是一般的艺人,而是一个地方剧种的创始者、改良者,是“草民戏圣”成兆才。他的代表作《杨三姐告状》久演不衰,比一个人的自然生命要长得多。该剧跨越地域、时代的流传,不仅说明了评剧艺术的魅力,更代表了成兆才的艺术成就。《杨三姐告状》的内容、人物、风格,以及所表现的现实,都是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成兆才》不仅是话剧艺术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当今时代戏曲振兴、戏曲繁荣的宣告书。

  第二,所有艺术产品、艺术作品,无不因独特的个性而立足。一旦失去个性,将会无法生存。话剧《成兆才》塑造的主人公,有着独特的命运、独特的贡献、独特的心理、独特的遭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话剧《成兆才》之前,剧作家写剧作家的成功之作只有田汉的《关汉卿》。只有田汉能写出《关汉卿》,因为只有剧作家才能真正懂得剧作家的辛苦,懂得剧作家最怕的是什么、最期待的是什么、最幸福的是什么。话剧《成兆才》与《关汉卿》60年的遥相呼应,证实了一点:剧作家写剧作家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深入剧作家的灵魂,去体验,去再现。

  如何把剧作家成兆才独特的命运表现出来?在话剧《成兆才》中,存在一个暗中的对应:一是命运遭遇,二是戏剧事业。这就像是天平的左右,又像是两条曲线的相互对比。每当成兆才的戏剧事业有起色时,就恰逢命运遭遇的悲惨。这是一种巧妙构思,也是剧作家对剧作家诡谲命运的深刻把握。这种对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返回天津后,戏班子红了,但成兆才的妻儿死了。第二,妻子死后,师妹灵芝的追求,抚慰了成兆才那颗孤寂的心。但不幸的是,台柱子姚金花离开,庆春班陷入危机。第三,好不容易演好了戏,又遇到了老太监李道元枪口下逼婚,埋下了后面的祸根。第四,代表作《杨三姐告状》即将成功,却发现妻子出轨,成兆才对人生、命运又陷入了失望。这些对比非常巧妙,却又不是故意的,而是与当时的典型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那个环境下产生这样的结果,非常诡谲又非常合理。命运与事业诡谲的对应,呈现了不可理解又可以理解的命运。这是一个永远也探索不完的话题,也是戏剧永远写不尽、演不完的生活题材。这,就是文学意义的永恒。

  第三,向戏曲学习,向戏曲的表现形式学习,是话剧《成兆才》的独特风格。如果把五段戏曲表演去掉,这部剧就不叫《成兆才》了。例如,从序幕被赶走到回来到红火,几分钟时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是那么可信,那么有趣,那么令人信服。这,就是戏曲独特的做法。在话剧舞台上,安排这五个戏曲唱段,好似一枚美丽的戒指镶嵌了五颗钻石。若无这五颗钻石,戒指一文不值;有了钻石,戒指才叫艺术品,闪闪发光。戏曲唱段,不仅没有干扰话剧的本色,反而为话剧表现提供了力量,使其更加光彩。

  五个戏曲唱段,与两件事有关,与戏剧情节、人物塑造有关。例如,大师兄走后,庆春班面临垮台。任小山那三段唱,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为戏班子描绘了灿烂的前景。若无这三段唱,后面就没法形成戏剧冲突。成兆才礼送丁香,把珍贵的剧本全部交给了任小山。送丁香是为了任小山,为了庆春班能够活下去,为了评剧艺术能够发扬光大。再如,《傻柱子接媳妇》这段唱,同样具有戏剧性。对于成兆才来说,妻儿刚刚去世,自己却要在戏里演接媳妇。这一点,形成了多么严峻、多么尖锐、多么让人惊叹的戏剧冲突!从中,我们看到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看到了成兆才对评剧艺术的无比忠诚。这段戏,充分地解释了什么叫戏比天大,什么叫爱戏如命。换言之,五个戏曲唱段,不是为了炫耀而炫耀,没有冲垮话剧艺术的魅力,反而是那样自然、那样准确,好像浑然天成。

  话剧《成兆才》的亮点显而易见。那么,是否还有提升空间?思忖再三,建议塑造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众形象,以作为成兆才艺术成就的见证者。我们知道,在田汉的《关汉卿》中,阿合马大人的母亲有个癖好:吃饱了必须去看戏,看戏就必须掉眼泪。最后,关汉卿和朱帘秀之所以能死里逃生,是阿合马大人的母亲救了他们,是观众救了他们!话剧《成兆才》写了老太监李道元这一个观众。他爱看戏,但与其说是爱看戏,不如说是爱逞强、爱面子。所以,严格来讲,剧中还是缺少观众。成兆才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就是因为有伟大的观众,有跨越时代的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一切。

  另外,再提几点小建议,仅供参考。第一,第一场戏中,师妹灵芝问“你说都回家种地了,你咋还能写那么多出落子戏”?随后,成兆才有一大段唱,说“手握锄头走进庄稼地,心里头想着落子戏。人都说,莲花俗,落子生,咱小把戏偏把大雅之堂登……”这样笼统的回答,似乎等于没有回答。成兆才为何能写出剧本?他的成功,昭示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实际上,他可能是找了村里最会说书、表演的人,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谈心,不断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第二,表演《傻柱子接媳妇》之前,成兆才得知妻儿意外去世。那么,戏还要不要演?后来决定演,这中间少了一个环节。如果只是观众在场下闹,可能形不成强烈的戏剧冲突,逼不出演员戏比天大、爱戏如命的情感。其实一旦回戏,不但观众不答应,剧场经理更不会答应。还有,傻柱子演僵尸时,内心的激烈冲突、痛苦,有待充分表现。

  第三,“落子是咱碗里的饭,落子是咱菜里的盐,落子是咱苦中乐,落子是咱愁里的欢”,任班主临走时的这四句唱不够讲究,缺乏情感。

  第四,姚金花的出走与任班主的离开是有直接关系的。姚金花回东北,任班主把庆春班交给成兆才就走了。他走之后,姚金花又回来了。送任班主时牵肠挂肚,送姚金花时十分痛心。这样重复,在结构上是否严谨?

  第五,洞房之夜,成兆才在幻觉中与师妹灵芝相会。但这个幻觉的出场,不是那么神奇。成兆才之所以拒绝丁香,不是因为年龄、陌生、被迫,而是因为心被师妹占了。从结尾来看,成兆才是与师妹相伴终老的。洞房之夜,他心里想的是师妹,爱情的悲剧也就在这里。换言之,幻觉要表现的不是灵芝,而是成兆才的心属于灵芝。这一点,目前处理得过于简单、不够圆融。

  第六,一个剧团要想长远发展,应当居安思危。承德话剧团蒸蒸日上,但缺乏年轻演员。从谢幕来看,剧团似乎对年轻演员不够爱护。爱护幼苗,就是爱护一个剧团、一个剧种未来的希望!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