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使命在肩 初心如磐
——交响乐《使命》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 石依诺)2018年7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交响乐《使命》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和《使命》主创人员围绕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品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交响乐《使命》是由已过耄耋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耗时四年倾力打造的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之作。乐曲由序、四个乐章和尾声组成。全曲以凝重的大提琴做序,描写中华民族从沉睡中觉醒;第一乐章如泣如诉的二胡表现了苦难岁月里无尽的哀怨与悲吟;第二乐章开始呈现主题音乐,展现了解放初期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心情;第三乐章用交响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第四乐章运用唢呐和民族打击乐营造出颇具乡土色彩的欢庆气氛,将喜悦澎湃烘托至高点;尾声则以辉煌的进行曲将全曲情绪推向最高潮。全曲创作用接地气的音乐语言引导听众深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更以宏大的叙事视角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让每位听众都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上海爱乐乐团带着作品不仅走上了国家大剧院等舞台,更深入校园、企业,拓宽了传播范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鹤发丹心 笔耕不辍
《使命》创作者吕其明10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对党有着真挚深厚的感情。《使命》创作时,他已有82岁高龄,但仍笔耕不辍,满腔热血献礼党和国家。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指挥卞祖善认为,吕其明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感情是其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热爱谱写出来,这一点令人敬佩。”
“吕其明老师以近90岁的高龄创作出《使命》这样的鸿篇巨著,这让我深深震撼。”湖南省文联副主席黎晓阳从作品中体会到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并感叹“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吕老依然坚持写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一级作曲臧云飞在《使命》中看到了老一代革命艺术家的新时代担当,认为《使命》为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树立了榜样。
使命在肩 任重道远
吕其明虽未到研讨会现场,但他对此次研讨非常重视。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孙红表示,吕老要求他们把专家意见记好记牢,为下一步修改提高做好准备,进一步将《使命》打造成一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经典作品。
研讨中,乐曲中二胡、唢呐的使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民族乐器在交响乐中是一把双刃剑。”卞祖善认为乐曲中的二胡、唢呐等民族乐器的使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李丹丹认为民乐与交响乐的结合使得乐曲整体氛围不够融洽。此外,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伟国、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奏景作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一级作曲臧云飞及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附中校长娜木拉等专家也纷纷提出用其他更合适的乐器将之取代。景作人认为唢呐消减了《使命》中呈现的苦难感,用铜管更适合。娜木拉提出可用古琴取代二胡,“像古琴这样的乐器更具代表性,与交响乐的整体基调也更搭配。”郭伟国认为西洋乐器一样能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正能量,“将二胡换成大提琴会让乐曲更顺理成章”。臧云飞表示赞同,“用大提琴确实更合适,听起来更感人一些。”
除了乐曲中的民族乐器元素,乐曲的结构安排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景作人认为目前的乐曲听起来“头重脚轻”,应在尾声部分加强调整。同时,黎晓阳也认为尾声部分应该更“丰满”一些,建议在尾声部分加入人声。卞祖善则认为乐曲中的副歌部分应修改得充分一点。
下一步,上海爱乐乐团将积极吸取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研究调整方案。上海爱乐乐团营销部副主任侍元元表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更像是一场“进京赶考”,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剧目的修改提升。(石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