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史为鉴塑经典,磨砺剧目攀高峰
——京剧《赵武灵王》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贺梓秋)“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京剧《赵武灵王》演绎了一曲千古悲歌,聊供后人凭吊。2018年7月17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京剧《赵武灵王》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赵建宏与会并讲话,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与项目主创就该剧打磨提升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现场
再次出发,打造艺术精品
韩子勇表示,国家艺术基金设立滚动资助项目,就是要对那些有好的基础、有提升空间的项目继续资助,动员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帮助项目修改、提高,以符合艺术创作和生产的规律。“滚动资助项目不是评奖。”韩子勇说,“滚动资助项目实际上是‘再出发’,是一个聚焦于改、推好出优的过程。”
福建京剧院院长金于贤介绍,京剧《赵武灵王》自2015年创作以来,目前已演出40多场,吸取了不少专家和观众的意见,正在进行不断的调整,“这一次获得滚动资助,也给了我们一次再改再排、提高自己的机会”。
据了解,京剧《赵武灵王》是基于史实经艺术加工而成的:战国时期赵王赵雍(即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强盛,但却因宠爱吴娃,将其幼子赵何立为太子,并不顾大臣劝谏,匆匆将王位禅让;赵雍退位后饱尝失权之苦,又欲为长子赵章封王,将赵国一分为二,以利于自己统治,最终酿成“沙丘政变”,赵武灵王被爱子困死在沙丘行宫之中。该剧曾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6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
京剧《赵武灵王》剧照
理清逻辑,丰富人物形象
针对赵武灵王这一核心人物,与会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历史上,“胡服骑射”和“沙丘宫变”与赵武灵王密切相关。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认为,这两个事件构成了赵武灵王一生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最璀璨一个最黑暗,一个是赵国历史的最高点、一个是赵国历史的最低潮。但我们在戏中看到的仅仅是最低潮、最悲剧的那一面,赵武灵王开创一代王朝大好局面的壮举却没有看到。“忽略了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一面,断章取义地撷取沙丘宫变作为赵武灵王人物塑造的主要素材和戏剧情境,我认为这样的赵武灵王是缺乏典型意义的,也是缺乏艺术高度和人文情怀的。”
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陈鹏提出,赵雍禅让王位和欲扶持长子赵章的心理依据不足。“禅让是悲剧的原点,也是矛盾逻辑的起点。一定要把赵雍最终酿成悲剧的原因明确清晰地表现出来。”他建议,明确赵武灵王的“豪逞”,即帝王之逞、极权之逞,把国家权力用在个人意气上,以此作为悲剧的核心理念,统领全剧。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建议,对赵武灵王的表现还缺少丰富的历史感,在一些重要场次,可以适当回顾和表现他的英雄伟绩。除了雄才大略和人性之私之外,还应该表现其重情重意的一面,才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人物。“他为什么要禅让自己的王位给赵何?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怀念去世的吴娃。而在戏中,吴娃没有早去世却与赵雍相伴始终,这使赵雍的让位失去了原动力,成了一次刚愎自用、无厘头的荒唐闹剧。后来赵雍想给长子赵章封王,也是因为感到亏欠,是情之所至。”
京剧《赵武灵王》剧照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刘秀荣表示,最后一场是《赵武灵王》的重头戏,应该展现他对自己失败的反思和自责。“现在感觉这一场戏的唱段很散,台词不深刻,反思不够,没有揭示戏的悲剧意义。另外好几个人物的闪回,冲散了中心唱段,应该把舞台留给赵武灵王一个人,让这部戏的魂在这一场戏中得到充分表达。”
以史为鉴,挖掘戏曲资源
京剧《赵武灵王》是一出新编历史剧,它以基本史实为依据,进行了大胆虚构,仍保持了鲜明的京剧特色,多位专家表示了肯定。《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表示,这部作品对戏曲题材的拓展和对人性的挖掘,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经验,即从历史资源里面提取戏曲元素。她还指出,全剧的戏剧冲突和张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艺术处理和设计有些平淡。“剧中的每一个节点几乎都是陡然生变:禅让、讨封、被困……由喜到悲,由生离到死别,由柔情到血腥,一波三折的气氛营造、悬念迭出的效果设计比较薄弱,没有发挥更大的戏剧张力,没有挖掘出悲剧的审美意韵,也没有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波澜起伏。”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强调,写历史剧讲求“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不能把历史简单化。“这至少要做到一点,人物不能简单化。戏中对赵雍‘胡服骑射’的表现显得潦草、表面,在‘沙丘宫变’中,赵何这一人物也显得简单,其即位后的变化没有体现,困死自己的父亲也缺乏理由。”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黄在敏认为,在处理历史事件时,作者的批判意识过强。“我们往往在历史中寻找时代回响的时候,会强化与时代有关系的东西,却常常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本来面目。”黄在敏说,这出戏因为批判意识过强,反而损失了一些历史感和真实性,有些急功近利。戏的成因及人生和社会价值是什么,特别是时代回响,还可再做思考和开掘。
京剧《赵武灵王》剧照
提高标准,细节磨砺高峰
与会专家针对《赵武灵王》的舞美、武戏、音乐及京剧特色等方面亦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舞美系总支书记曹林提出,目前的武戏编排并不好看。在一对一的打斗场面中个别演员的工夫还可以,但群打仍需提高,体现不出京剧的肢体动作之美、舞蹈之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耀辉指出,舞台略显质朴化、简单化,对典型人物的刻画,缺乏典型环境的塑造。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一级舞美设计于鹤咏表示,该剧缺乏京剧的典雅精致,总体设计给人以沉闷压抑之感,服装和舞台设计语汇应在保持传统意韵的基础上融入些当代审美意识的语言。
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作曲王亚勋提到,赵武灵王的音乐主题有特点,古风古韵,但具体音乐主题和音乐素材太零乱,需精炼和提纯,并做进一步的升华、贯穿和彰显;配器的手段、技法也需大幅提升,与唱腔搭配好,现在显得太简单、粗糙。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也指出,戏中音乐素材多而杂,缺乏人物个性,主题音乐不鲜明,应加强主题音乐的提炼和人物在音乐上的造型;唱腔有些散乱,配器也显得凌乱、缺乏美感,需要进一步雕琢。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谢柏樑还表示,戏中一些唱词不像京剧,“不折口、不押韵的唱段有七个之多,给出的还是闽南话。这不是表演的问题,希望能把唱词弄好。”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赓续华则建议,应在二度创作上进一步提升。导演还要深挖演员的表演,尤其使青年演员有更多的文化准备,“多读读这段历史”,并在演出中成长,提升唱念做打的水平,也提高整出戏的审美品格。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对京剧《赵武灵王》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丰富的、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赵建宏在会后表示,将与剧团一同对这些意见进行充分的梳理吸收,按照国家艺术基金“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打磨剧目,争取将京剧《赵武灵王》打造为一部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