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平凡生活中的光明与希望
——访青年油画家邰浩然
“小邰是安静的,这种安静不是表现为没有作为,而是厚积薄发。他的画,携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底蕴又带有一些表现性因素,形成了一种灵心神气又空灵豁达的气场,向我们展开了一个关于‘生’的故事。注视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波动和震撼。那是一种静静的流动、静静的感动、静静的呐喊与静静的革命。”谈及青年艺术工作者邰浩然的油画组画《现世的回响》,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任传文如是评价。
邰浩然近照
邰浩然,1976年生于吉林,现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在日常教学之外,主攻油画创作与研究。近年来,他的作品曾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参展,在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8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人物专题研究展等各类活动中,受到了关注和好评。其中,油画《现世的回响》以小见大、别具一格,淡化了人物和环境等许多情节,而更在意“势”的营造,把生活内容精准、巧妙地转化成了视觉内容。先后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那么,油画《现世的回响》是怎样诞生的?
邰老师,您是如何与艺术结缘的,受到了哪些重要影响?
邰浩然:父亲是一名美术教师,我自幼耳濡目染,从五岁起便开始习写毛笔字。小时候,觉得“颜筋柳骨”“折钗股,屋漏痕”之类的书法理论比较枯燥。相对而言,我对家里的小人书更感兴趣,尤其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张飞、赵云,《说岳》里的岳飞、牛皋、杨再兴,没事就画着玩。
从孩童时的信手涂鸦,到懂事后的勤学苦练,一路走来,在师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对绘画兴趣渐浓,也慢慢领悟了一些门道。成为艺术工作者,是青少年时期,埋藏在我心底最深的梦想。考大学时,就坚定地选择了绘画专业。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这些年有苦有乐、有得有失,但我手中的画笔未曾停歇,一直画到人近中年。
油画《欢乐的海洋——数字时代》
创作油画组画《现世的回响》的契机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邰浩然:日常生活中,不时会遇到让自己心底泛起涟漪的画面。随处可见的熟悉场景、平凡的小事件、小人物,都会在不经意间,带来难忘的触动和感动。小事件所反映普通人的影子,让我感受到了满目的光明与希望。油画《现世的回响》,立意欢乐和愉悦,以小人物的小事件为载体,投射与寄托对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生存家园思考。
创作《欢乐的海洋——数字时代》期间,我曾到各地采风、搜集资料,组画也由先前的四幅变为九幅,作品取材自我们身边普通而又熟悉的生活场景。使用手机、单反相机来进行自拍、合影,联结成了人与人之间聚集组合的画面。但在每个画面各自独立、没有关联的情况下,怎样找到将它们维系到一起的画面元素?每幅画的色调、造型,以及独有的空间秩序语言,与其他画作通过构成元素加以串联,是我饶有兴趣地去雕琢的方面。这些,与我在独幅油画创作中,所采取的研究和解决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关于材质的选择也一度让我遇到了困扰,是采用先前熟悉的画布,还是以木板坦培拉为基质材料?经过反复试验,我决定将清漆木板作为创作基底。这样,也能更好地利用木板原色,作为画面需要的中间色,使整个画面达到色彩统一和谐。
艺术创作不易,好比跋山涉水。除了构思和创作本身的难度,对于青年艺术工作者来说,往往还面临物质条件的制约。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为我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后盾,让我增强了信心和动力,从而得以心平气和地思考、全神贯注地投入。
布面油画《眸中西意》
油画组画《现世的回响》的创作经历,对您的艺术生涯有何启发?
邰浩然:作为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能够守住一份可贵的安静和孤独,在忙碌、纷扰、喧嚣的氛围中,时常倾听、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众说纷纭中辨析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来抒发胸臆。具体到绘画艺术来说,画面并非局限于讲故事,而是借物而言他,言画外之意。这种“画外之意”,通常需要大量的画外功夫来支撑。例如,广泛涉猎文学、音乐、戏剧等相关学科,来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不懈追求思想深处的电光火石。这样,方能相对清晰、准确地捕捉到一些转瞬即逝的感受。
除了埋头创作、精益求精,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态和毅力,艺术工作者之间也需要交流和分享。通过交流和分享,来互相取长补短。近年来,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内容深入拓展,领域逐渐扩大,在国内艺术界、学术界颇具影响力,不仅在培养艺术人才、繁荣艺术创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今年,“中国艺术新视界”在全国巡展,成为青年艺术工作者绽放才华、交流思想的舞台。参展作品,普遍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我的油画组画《现世的回响》之《欢乐的海洋——数字时代》忝列其中,深感荣幸。在创作、展览过程中,结识了众多师友,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希望青年艺术工作者为助力新时代文艺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