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言志,书为心声

2018-09-20 10:5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诗以言志,书为心声

  ——访青年艺术家李炯峰

  “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李炯峰自幼喜欢诗词文赋,而历史上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成为他书法创作的丰富源泉。他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文百篇》以书法之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获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

诗以言志,书为心声

  李炯峰近照

  李炯峰在上学前就跟随爷爷学习书法,颜体、柳体、欧体都涉及过,到中学时开始学习行草书,后来便一直把自己的兴趣和精力放在了行草书上,对王羲之等历代行草诸家的名帖进行了临写和分析。“张旭、怀素、颜真卿、米芾,都是我取法的对象。”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王羲之,对他的名帖做过细致的双钩临摹。

诗以言志,书为心声

  《爱国主义诗文百篇》

  从历朝历代书法家的身上,他不仅学习了大量技法,也感染了技法之外的人文精神。长期对古人的借鉴与自身书写习惯的融合,让李炯峰的作品初具了一些个人特点。他的学习,不仅在于临摹古人,更在于自我创作。“一件作品可以重复上百次创作,每一次都在对前一次的作品进行调整,这样得以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创作的成功率相对也就比较高了。”

  书为心声,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情感与性格。“我的书写状态偏大气开阔、坚韧肯定,恰好这种状态与这次创作主题也是吻合的。”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恢弘的爱国主义诗篇,作为一个书法创作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书写来展现这种民族文化的魅力。”李炯峰说。

  目前,他正在进行历代经典诗文系列的创作,将历代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以不同书体、不同形式进行创作演绎,力求书与文合。李炯峰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充实、丰富自己的艺术人生。

  除了自己的创作之外,李炯峰还在网络平台经常上传自己的书法作品和临帖、录制视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影响和帮助更多爱好书法的人。他说:“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字艺术形式,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精神追求,许多书法爱好者都想找到学习书法的正确方式。”作为一名书法创作者,李炯峰已经把帮助人们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当作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李炯峰说“还太遥远”。虽然坚持练习书法已有二十余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获得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但他表示“同时也应该看到,现代人对书法的理解与古代之大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个人与现代、当代的一些名家前辈相比,差距也不小”。看到全国的青年人才和民间高手不断涌现,李炯峰说,必须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艺术之路才走得长远。(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