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慕御霜
第八届中国京剧节日前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在历时20天的时间内,全国各家院团先后上演29出60余场精彩的京剧演出,这对南京戏迷而言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在这60余场精彩的展示中,由福建京剧院张萌、孙劲梅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两晚演出剧场都远离市区,但依然场场爆满,掌声雷动,甚至有从福建、四川、贵阳以及周边扬州、宿迁、南通等地专程赶来捧场的戏迷,足见这部新编历史剧及其主演的魅力。
魅力一是“有戏”可看。
所谓有戏,就是轻松,明了,人物性格突出。虽然表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复杂的宫闱政变,但编剧举重若轻,沿袭传统京剧围绕“角儿”创作的技法——紧紧围绕赵武灵王这个中心人物,抓住“王位禅让、分王赵章、沙丘宫变、困毙行宫”几个重点场次展开,突出了赵武灵王居功自傲、刚愎自用、贪恋极权、不纳忠谏的鲜明个性。既没有错综交织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复杂的人物性格,更没有沉重的历史哲理,剧情易于理解,一目了然。当然,除了剧本本身的因素外,编剧也沿用了很多传统戏的表现手法来点破剧情,比如赵章两次上场时的定场诗,小花脸优孙串联场次的台词,都是对剧情发展做必要的交待,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观众的理解成本,使戏看起来更轻松明了。
所谓有戏,就是有波澜,情节曲折,富有情趣。虽然剧情内容简单,如果表现手法也直来直去,那这戏也没法儿看。剧中赵武灵王出发前往沙丘前与吴娃相别一场戏中,大红马就是一个曲笔,编者在这场用大红马做足了文章。大红马似通人性,几次不愿出发,声声嘶鸣,既烘托出赵武灵王内心复杂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沙丘之行的凶险。不仅生动,而且更具情趣和韵味。看到此处,让人联想起《霸王别姬》中项羽借乌骓马抒发自己英雄末路之叹的手法,不得不感叹《赵武灵王》中的“大红马”乃是编剧从传统戏中借来的一缕仙气。
当然,所谓有戏,还意味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剧中的小花脸优孙就是这样的角色,既串联了场次,又制造了轻松诙谐的气氛。
魅力二是“有情”可感。
中国戏曲自古以来就是以情生戏,以情动人。汤显祖就曾说自己的代表作《牡丹亭》就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当然,这里的“情”并不单指男女之间的情愫,更是人和人之间更为宽广丰厚的情感。《四郎探母》中的夫妻情、母子(女)情、兄弟姊妹情、祖孙情,《三娘教子》中的母子情、主仆情,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同窗情、爱慕情、师生情、父女情等等,以这些为代表传统戏之所以能广为流传,都离不开“情”的动人。
《赵武灵王》这部戏,在宫闱政变主线之下,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赵雍和吴娃的感情。从另一个角度说,赵雍废长立幼在前,执意禅让在后,均是出于对吴娃的爱情,因而爱屋及乌,铸下大错。剧中刻意将赵吴二人的相知相识相恋一笔带过,而将重点笔墨放在第七场“吴娃殉情”,从侧面烘托了这场宫闱政变的悲剧性结局。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住、著名程派青衣孙劲梅女士扮演的吴娃,妩媚而不妖娆,温柔而不怯懦。她运用程派独特的外柔内刚、肃穆端庄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含蓄内敛,幽咽婉转的程腔,成功塑造了一位美丽、端庄、果敢、刚烈的宫廷女子。在苦苦劝说儿子赵何释放夫君无果后,毅然撞柱殉情,为这场冷冰冰的宫廷政变增添了些许温情;在观众心中撕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直观地增加了观众对这部宫廷悲剧的代入感。除了赵吴二人的感情外,这部戏中还充斥着父子情、君臣情、手足情,甚至人畜之情,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魅力三是“有腔”可听。
“唱念做打”,唱是首位!腔是核心!新编戏上演场次有限,磨合的时间短,粗糙之处在所难免。但如果唱腔耐听,挂味儿,那么整出戏也就顿时立了起来。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对于新编戏而言,是“好腔遮十丑”,这是我看《赵武灵王》最深刻的感受。
何为好腔?一是要新而不异,熟悉耐听。《赵武灵王》的唱腔设计没有一味地追求大开大合、求新求异,而是在遵循借鉴传统唱段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和发挥。在听戏的过程中,南京“昆虫记戏迷群”里不时蹦出即时信息:这会儿是《碰碑》了;到《断密涧》了;这是《断桥》的过门……可见得戏迷听到熟悉旋律时的兴奋和过瘾。熟悉的旋律不仅入耳受听,而且易于传唱。尽管是新词新腔,但演出过程中很多观众随口就能跟着哼唱,足见对唱腔的熟悉和喜爱程度。
好腔的第二个关键是要有鲜明的流派特征。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笔者认为,这也是新编戏摆脱唱腔京歌化的关键。这出戏中流派特色最鲜明的恐怕就是吴娃的程派唱腔了。不仅是因为著名演奏家万瑞兴老师熟悉程派旋律,唱腔设计得好;同时,也因为孙劲梅在演绎时对唱腔从吐字归韵、轻重缓急、劲头气口等各方面严格按照程派的规律加以“润色”,所以听起来不仅有程派唱段熟悉的旋律,更有程派唱腔特有的“味儿”,剧场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相比之下,赵雍的扮演者虽然嗓子明亮宽厚,但“挂味儿”略显不足,倘若能从流派特点出发,进一步细细琢磨,那就更加出彩了。
好腔的第三个特点是词写得规整。京剧虽然不像昆曲有着严格的格律,但也有自身的规律。字正了,腔才能圆;合辙押韵了,腔才能安得顺溜。这就需要编剧和唱腔设计之间的密切配合。吴娃一上场的西皮原板就是这样:“天高云淡游御苑,一夜黄花绽满园。不能亲躬禅让礼,花间设宴待君还。……”七言一句,整齐押韵,这就为唱腔设计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当然,作为新编戏《赵武灵王》还有很多可以在日后演出中不断加以改进提高的地方。比如末场赵武灵王死后大段的内心独白,既显拖沓,又太直白,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讲了,没有给观众“留白”。再比如整场伴奏西洋乐使用略显多,尤其是在演员行腔的时候,加入西洋乐显得搅戏等等。然而,瑕不掩瑜,身在南方一隅的福建京剧院带来的《赵武灵王》依然堪称本次京剧节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散戏归途,笔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早就听说福建京剧院孙劲梅老师想要复排程派的骨子老戏《御碑亭》,心中一直有种隐隐地忐忑。今天看完新编京剧《赵武灵王》,我也就放心了。(慕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