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精神需要得到升华
——在舞剧《杜甫》“二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唐凌(《艺术评论》杂志社主编)
我此前已经看过舞剧《杜甫》两次,昨天又在现场看了一次,我觉得这样一部作品,经过这么多次修改和提高,已经很完善,是一部上乘之作。谈一些我的感受,仅供参考。
首先,在上半场,深切地表达了杜甫对底层民生的关注,并在中场结束前达到高潮,非常震撼,让人有落泪的感觉。正因为此,我觉得下半场也应该有一个高潮,至少要超越上半场。从这点上讲,下半场让我有一点不满足,因为下半场显得有些弱了,没有拧成一股劲。对杜甫来说,他的价值远远不只是一个诗人,他和屈原一样,他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之一。因此,下半场应该将杜甫的精神从个人的悲苦和对现实的悲痛推向“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崇高伟岸,这样才能使杜甫的精神得到升华。
就杜甫的精神脉络来讲,应该是从悲悯、忧患,到晚期的不仅仅关注现实的悲苦,即便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了还想着天下人是否有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也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这样一定会让主题得到升华。
另外,杜甫其实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年轻时也曾豪情万丈,也想着仗剑走天涯,这是中国文人的梦想,如果能将他豪情的一面也表现出来,则他早年的形象必将更加完整。
最后,对于开场部分杜甫和妻子双人舞的舞段,我个人是不赞成的,因为我觉得杜甫这样一个人物,他最根本的本质不是跟妻子过生活,不如让杜甫的妻子远远地望着杜甫,可能会更符合杜甫的性格。若这是一部描述李商隐的舞剧,那么开头部分用他和妻子的双人舞还是可以的,但杜甫不是这样的。(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