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山西印象》——为民族管弦乐“代言”
——在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谭利华(北京交响乐团一级指挥):
《山西印象》是一部初具规模、呈现完整的民族管弦乐大型器乐作品。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独具特色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就像是一块有待挖掘的宝藏,其中的戏曲、戏剧、民间吹打等都是晋韵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一直期待一部展示山西风土、晋乡风韵的代表作品。
我们国家需要有《山西印象》这样的作品来为民族管弦乐“代言”,在民族器乐、文化底蕴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了山西。
《山西印象》是具备成为我国民族管弦乐“标杆”的条件的,因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标题建议修改。作为民族管弦乐作品,它的标题应更具文学性,凸显出晋风文化、山西风韵。山西的民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可以称之为“印象”,但要具体说明是哪一方面的印象。
此外对“乐章”的用法要做出调整,“乐章九段”应改为“九个段落”,乐章不够职业化,还要有布局、有规模,像《黄河大合唱》一样。乐曲中过短的地方不宜叫乐章,另外,乐章也显得不够接地气。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布局,既然我们要把打造成真正的传世之作和精品,那就该重新布局其吹、打、弦(弦包括弓弦、拉弦和拨弦)。
最重要的一点是,乐曲中有些低音太“洋”了,应该淡一点,不建议用西洋定音鼓加雷斯,这样听起来厚而浑浊、不够清晰,民族器乐应该强调其特色。
目前有些乐段不够精练、过于冗长。悲伤、抒情元素太多,应该用高亢欢快或极富特色的元素对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因为抒情的部分过多会造成听觉印象上的疲惫,应该在听觉效果上营造出精彩的效果。独奏部分可以混合静奏与协奏,让形式有一些变化;打击乐可以添加山西民间的吹打,山西吹打独具地方特色,会让乐曲更具地域特点。山西的民族器乐创作如果能做得出彩,有朝一日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站上国际舞台进行表演。民乐是一种情怀,我在看山西民族乐团排练的时候很震惊,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初具规模的队伍。如果山西民乐团能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出几套民乐组曲系列,将会提升山西民乐在乐坛的地位,更将整体提升我国民乐的艺术水平。
在乐曲创作中有些手法过于传统,民乐是“越多越乱”,但是要扬长避短——长处是乐曲中呈现的民族特色元素,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精巧、音色美妙,这些地方可以不做修改,只做简单调整。建议加一些具备山西特色的元素,比如风土人情、地方戏曲、山西民歌,最好是有山西音调的表演。个别地方调整一下低音,现在听起来太“洋”,民乐就要写出民风,应该和西洋管弦乐完全剥离。
《山西印象》真正呈现出来的东西应该像一幅画,色调、构图、布局、透视都通过画面展现出来的,因此对民族调式的调整应该完全是一体的,而不应是“两张皮”。现在板胡的低音写得太重,六个大提琴也显得过重,建议在此处做一些小的改动。
山西民乐表演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探索,其呈现出的民间、欢快、极具生活底蕴的韵味无与伦比,建议日后推出系列组曲。
当前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出彩的民族器乐作品并不多,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用心地挖掘。民乐应该有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应包括口音和变化,听起来千篇一律的普通话是无法具备民族特色的。建议多关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因为打动人心的东西会让人永远铭记,也终将成为传世之作。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