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拖沓情节要做“减法”
——在淮剧《武训先生》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文国(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主任):
《武训先生》这部剧我非常喜欢,无论是编剧、导演、和表演都是别具匠心,相信经过修改加工后会成为一部精品。
提一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第一是舞台节奏上还应做出调整、目前给人的感觉有些拖沓,建议对一些情节做“减法”,压缩时间,然后将充实的东西填进去,这样节奏会更加合理。
第二,武训的性格定位要统一。第一场戏那么厚道的一个青年,第二场戏又那样懦弱无能,到了第四场开始乞讨的时候竟然变成了嬉笑怒骂的“济公”一样疯癫的人。
第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戏的高潮。一出戏一般有两个高潮:情节高潮和情感高潮,而这部戏的情节高潮恰恰没有处理好,丢钱事件是全剧的绝对高潮。十年讨要来的钱,“丢”的很不舒服,武训既然已经知道钱被歹人盯上了,就不该拿出来数,这个处理很不舒服,建议作出修改。如果能把“被偷”改成“被抢”,观众会更接受一些。“丢钱”是全剧的情节高潮,而情节高潮之后就是情感高潮,“核心唱段”一般都出现在情感高潮之后,但是丢钱之前的这段唱容易让观众误解为“核心唱段”。剧中“核心唱段”应该安排在主人公去留、取舍、甚至生死抉择的时候,虽然现在的“核心唱段”也很完美,但建议忍痛割爱将之后移。要唱十年讨要的艰辛,被盗后的绝望,更主要的是唱怎么办?是放弃自己的善举?还是从头再来?
第四,就是笑点的处理欠妥。有的地方确实起到了幽默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却是“幽默未遂”。全剧最好的笑点是驼子的那块猪肉,这个地方的笑点处理得很自然,让人觉得很舒服,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幽默效果一般。
第五,剧中的感人点处置还“不到火候”,最感人的部分是武训、梨花若干年后再次见面,但那次见面的设计从舞台布景到人物情感都不太清晰,导演只追求舞台的美感、太注重外部手段,却削弱了剧情的情感张力,实际上这一部分情节应该静下来,而被舞美处理“破坏”了。
转台最合适转动的时间是结尾——武训离世的时候。现在武训的离世处理得太过平淡,不够凄美。如果武训死在转台中间,靠在梨树上,面带微笑静静离去,整个意境会更美。
此外,人性化语言也需要完善。在台词设计上应该立足人物身份,有些文绉绉的话不符合一些社会底层人,应该改得接地气一些。
还有几个小问题,第四场乞讨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阔太太,27年后再相遇,竟然一点都没有变,这点不符合常理。还有群众殴打武训这件事铺垫的过于苍白,应该将打他的理由交代得充分一些。
张老辫这个人物处理得过于脸谱化,了证又处理得过于标签化。了证在剧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容身之所,开始出场的一个作用就是给武训“相亲”。牵红线这种行为不应该由一个和尚来完成,如果改成武训、梨花自由相爱,他们请了证担任证婚人或媒人,会更加合适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