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千古义丐 草根圣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9-28 18: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陈 鹏

  由上海淮剧院创作演出的淮剧《武训先生》是一部艺术品相很好、艺术品质很高、艺术感染力很强、艺术有机性极佳的作品。尤其是作品风格化的追求、人物性格化的塑造、剧种品质化的努力、舞台戏曲化的呈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滚动扶持项目。

千古义丐 草根圣人

淮剧《武训先生》

  根据滚动项目研讨的要求,本文只想从“但是”以后说起,主要从加工提高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第一点,关于思想题旨。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诗书传家、修身育人是永恒的主题,历朝历代都不会把这个主题忘掉。淮剧《武训先生》正是从这个角度为作品立意,通过武训这个形象地鲜活塑造深化思想题旨;同时也依托这个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深刻性。从而使作品有了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的感染力。但是从当前的舞台表现看,还可以将这一主题发挥得更丰富、更深刻一点。对于武训而言,他受到的最大伤害——两次财产被劫,其原因不仅在于“不识字”,更在于人性的恶——武训苦难的来源并不在于知识的匮乏,而是道德的缺失。所以当我们与武训一起来反思这种浩劫时,更急切、更企盼的是应该是“办学”对人性的引导、对社会风气的引领、对理想的锻造,以及对慈悲之心、担当之心、公德之心的培养。如果作品在现有基础上,向这个方向延伸和转化,这样全剧的思想题旨会更厚。

  具体到剧中,武训在第二次与“了证”和尚有了深入交流之后,应该有一个转变,他应该认识到自己“吃亏”的根源不在于“不识字”,所以办学要办有文化、有道德的教育,目的是让大家学做好人、让社会充满好人。这与贯穿全剧始终的带有象征意义的《三字经》也吻合: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恶来源于教育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主题这样的延伸与转化,将赋于作品以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这个意义并不是硬贴上去的,而是从人物形象与戏剧动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第二点,与当代社会联系太少。现在的剧情设计看起来更多的是武训和财主张老辫之间的私人恩怨。这样的关系强化了戏剧矛盾的直接性、具体性,但削弱了作品矛盾的社会性。建议将第二场梦境地狱见判官的戏与现实到衙门告状结合起来。将现实中衙役官官相护、唯利是图与梦境中阎王、小鬼、黑白无常融为一体,以加强作品的社会性。武训不是个人在受一个张老辫的欺压,而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第三点,张老辫具体的动机太笼统。在人物角色塑造上进行阶级压迫的划分是可以的,但是在艺术作品中剥削阶级与受剥削阶级的体验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生活轨迹。例如给张老辫一点因嫖、毒、赌等原因而带来的窘迫和危机,让社会本质更多一点生活表象上的丰富与偶然。

  第四点,剧中对于钱的处理不舒服。武训在庙中数钱时展现出的那种视钱如命、“我就是钱、钱就是梨花”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愿意把钱说的很高尚,尤其不习惯将钱直接堆积在观众眼前,将钱与美好的情感划等号。建议将戏中的“钱”赋予亲情、事业或理想元素。中国是羞于谈钱的,作为具备丰厚儒家思想文化底蕴的山东人,武训这里对“钱”的态度如此夸张并不合理,如果可以将其进行合理转化,会有效改善人物形象。

  第五点,乞讨行为与社会普遍人性之间的关系处理。这里有一个关于乞讨的悖论:武训所有的钱和功绩都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虐待取笑基础上获得的。也就是说,他的钱越多、功绩越大,曾经虐待他的人也就越多、力度也就越大。这个推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递进性地标志着社会人性的沦丧,这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这里需要一个情节线上的逆向转化。武训年事已高时,人们已经理解、认可并赞赏了他的努力,百姓纷纷以自愿捐钱来取代拳打脚踢,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从虐待转为尊敬。如果这样,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要放大许多倍——因为他开始引导人性向善。

  乞讨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做妥善处理,剧中的武训被描写得越伟大,就越会彰显社会的残酷。其实不用大改,就在后面添加百姓对他鞠躬、放钱的动作就可以。一定要有这个戏剧动作的转变,否则全剧的高度达会受到影响,武训的思想光辉和引导力也得不到理想效果,这样修改将赋予这部剧更高的社会价值。

  我非常看好这个戏,由衷希望《武训先生》能越改越好。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