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矛盾冲突要直接表达出来
——在评剧《孝庄长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 鹏(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首先,祝贺《孝庄长歌》能够进入滚动项目。相信看过这部戏,参加过评审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它主要的成果以及大家所看好的,实际上是演员的表演所能够达到的高度。现在这部戏,从剧本到二度呈现,叙述方式都需要做一点调整。
首先,戏剧的叙述方式太表面太含糊。这是个充满激烈冲突、关系生死存亡的大戏,但是整个舞台的表达方式过于含蓄,不疼不痒。因此怎么看都不过瘾,尤其看不到那种针锋相对、千钧一发的戏剧情势。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把锥子扎到骨肉里面,把矛盾和细节直接说出来的表达方式。比如说,苏麻不怕杀头就获罪,多尔衮的转化等等。
第二,重大矛盾的情景交代不清楚。一个统一中原、一个八旗相争,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全都用一个个舞蹈简单地、情绪化地遮掩过去了。其中的压力、矛盾和条件都没有讲清楚,因此戏剧张力也就显得与题材和观众期待不符。
第三,是戏的推进过程不连贯。从一开场皇帝唱一段,然后一转身孝庄唱一段,接着舞蹈又上一段,到整个戏剧很多场景的衔接,都不是戏在推着走,都不太注意逻辑的演进性。而更像是一块一块地堆积起来,很多表达都是在戏剧灵魂之外的,不够深刻,不够惊心动魄。
第四,对孝庄的人物塑造缺乏强烈的闪光点。尤其的是多尔衮死后的鞭尸问题。只有“按照你们说的来吧”这们一个很暧昧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还能够表现出孝庄的坚定和至死不渝的情感吗?如果这样,写这个爱情故事到最后还有什么意义?《孝庄长歌》写孝庄既然是以爱情线为主体的,确实,把国家的前途、自己的爱情和儿子的生死几个叙事元素揉放在一起,是一种很复杂而矛盾的过程。但是,她那敢爱敢恨的性格一定要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来。到了鞭尸的时候,国家、儿子、时局已经没有那种不得已而为的危机性了,这个时候,孝庄还不应该有一段酣畅淋漓、真心实意的表达吗。
最后,就是关于舞蹈的使用。尽管表现的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但《孝庄长歌》作为戏剧样式的特点决定了,在最激烈的矛盾、最突出的点上,人物一定要用戏曲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而不是借用舞蹈的形式表达,用一段象征的、写意的舞蹈就可以完成的。许多深刻的、激烈的、扣人心弦的东西可能在这种轻歌漫舞中变得索然无味了。这个问题也应引起编导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