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细节上表现人物情感
——在评剧《孝庄长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孙喜军(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剧):
首先祝贺《孝庄长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评剧是北方的剧种,在北方非常受欢迎。孝庄是科尔沁草原走出来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极赋传奇色彩,而《孝庄长歌》从中截取了一些片断加以演绎,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奇女子的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看完这部戏,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
人物关系还没有挖掘到位。孝庄、多尔衮和顺治三个人,特别是多尔衮和孝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物关系。多尔衮是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果因为政治联姻,孝庄嫁到宫里面来,本来相安无事,但因为皇太极的去世,这两个人不得不重新交集在一起,其中夹杂着皇太极的儿子顺治,三个人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关系。要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人物关系,深入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心理和行为。剧中人物几次说孝庄违背了婚约,这个定位我觉得是不准的。孝庄在未出嫁时并没有对婚姻的决定权,只有后来皇太极去世之后,出现了谁来接替皇权这样事关生死的危机之时,她才做出被动的选择。
情节勾连可以更紧一些。每一场戏的历史断面过于简单,缺少紧密勾连。比如第一场“草原定情”,是不是可以把皇太极迎亲的场面直接拿到明场来表现,一是这一场的内容丰富了,人物面临的抉择直观了,情节勾连密实了,是不是比画外音好一些。
人物性格把握要更准确。孝庄这个人物在剧中如何定位,在细节和情绪上如何转换自然?怎么样去写她的家国情怀,至少不能是一个概念、符号,必须要落到细节上。她一会儿跑到政治概念里,一会儿回归到女人心绪,需要统一起来,把握准。而另一个主要人物多尔衮,似乎是想表现一个多情的男儿,但是有点像傻小子。英雄气短,是因为儿女情长,但这种儿女情长是怎样形成的?顺治这个人物,剧中出场的两处,一个是6岁一个是少年,他的表现缺乏皇帝的气度,反而显得有几分阴损。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他在舞台上的行为、性格,其实是孝庄心里态度的一种投射。他的恐惧,性格形成的缘由还不够清晰,如果仅仅说他要鞭尸是为了泄私愤,就有点写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