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依然是创作最重要的基础
——在评剧《孝庄长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赓续华(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
我是《孝庄长歌》的伴随者,这个戏走过的三次历程我都是见证者。评剧擅长家长理短市井故事。但当它驾驭《孝庄长歌》这种大型历史剧目的时候也十分自如光彩,演出很成功。评剧《孝庄长歌》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评剧的剧种巨大艺术表现力,更依仗于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冯玉萍的创造力和麦演魅力。所以这出戏在表演上是有深度的。从2016年到现在,该剧越演越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演员的表演和唱功在冯玉萍的带动下也有了进步。
在音乐上,该剧在保持评剧声腔音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使其音乐形象大气恢弘。评剧有很大的包容度和吸纳能力。这出戏的艺术实践值得关注与研究。评剧是北方大剧种,艺术风格不同,北京评剧、唐山评剧、天津评剧、东北评剧各具特色,流派纷呈。沈阳的评剧也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在音乐创作上走的可能更要远一点,是因为题材、剧情、人物的需要,尤其是蒙古长调的时隐时现,有了地域的特色和悲情的韵味。
在人物上,孝庄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最大的成就不光是辅佐了顺治,更重要的是辅佐了康熙,造就康熙盛世。这部分怎么展现,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在剧本上加以丰富。有些情节尚需考虑,比如,“鞭尸”这一情节的设置,过于血腥。顺治气度小,不能包容成不了大器表现得十分强烈,但顺治毕竟是皇帝,这样表现真的好吗?特别是孝庄默认鞭尸,这一情节的逻辑其实是不对的。我建议这一块进行调整,孝庄最起码不能够很快同意,这是一种态度。否则就是没有底线,会让人觉得孝庄这个人物不可爱,缺乏分辨是非的基本态度。
总之,剧本依然是创作的重中之重。期待这个戏在演中提升,可以小改,但必须想好了改,小改大变样。衷心期待《孝庄长歌》久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