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戏剧精品

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戏剧精品

2018-10-19 10:05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宋宝珍

  2018年7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组织戏剧专家对本年度获选舞台艺术滚动资助项目——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甲午祭》进行录像观摩和探讨研判。此剧是2017年的重点剧目,曾五易其稿,多次打磨,目前已演出59场。此番再度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两改两演”、助推艺术精品的管理理念,表达了剧院本身寻找新的提升空间的心愿。

  以往,以甲午战败为题材的影视剧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此次山西省话剧院演出的《甲午祭》,站在当代文化立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致力于从深层的文化内涵中辨析这段波谲云诡的历史的逻辑,以理性思辨的意识,审视、反诘、反思、剖析这份创伤性的民族记忆,开掘出历史悲剧的现实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尤其需要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弘扬民族精神;砥砺进取,常怀报国之志。

  《甲午祭》是一部历史悲剧,是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悲剧。面对明治维新后虎视眈眈、疯狂扩张的日本,慈禧的看法是“蕞尔小国,何足惧也,我朝断不可轻启兵端”;日本间谍已经开始偷绘刘公岛地图,李鸿章的反应却是:“鸡鸣狗盗,成不了什么大事。”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老大帝国僵化保守,毫无决策应变之力,只剩一副专制统治的空架子和假面子,直到一败涂地,才认清邻邦是狼。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被野心鼓动着的天皇、首相和国民,形成了一种集体性的野蛮和迷狂,天皇节食以供海军,青年自杀以求征战,举国上下是开动了的战争机器,掀起了凶猛狂澜。这部戏剧不仅再现了典型的历史环境,而且表现了有意味的戏剧情境。比如,在慈禧看来,六十大寿修座园子彰显威仪那才是天大的事,至于北洋水师要钱买舰加强海防,不过是下官邀功讨赏而已,高兴了就赏,不高兴就算了,给也由我,取也由我。要是不听话,就是顶戴花翎不想要了。这样的专制迂腐如何能够掌控风云突变的局势?封建王朝如何实现自身的蜕变更新?甲午之战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导致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敲响了清朝专制统治的丧钟。凭吊历史,是为了洗心明智。

  《甲午祭》镌刻了鲜明的历史人物群像。既有宫廷中的慈禧、光绪、李莲英,也有朝廷重臣李鸿章、翁同龢、盛宣怀等,还有北洋水师的丁汝昌、守将、下等兵士等,以及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人群像。戏剧的叙事线索在中日之间交叉进行,而表现的重点则放在了清廷的各种矛盾之中:时代趋势与固化统治之争、帝后之争、同僚之争、政治大局与局部利益之争、麻木的国民与赴死的勇士之争等等。各种矛盾关系纠缠在一起,使得《甲午祭》悬念迭出,引人入胜。在种种争端之中,李鸿章成为矛盾的焦点,在复杂的历史境遇中,此剧完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塑造。李鸿章老于世故,熟于权谋,长于捭阖,巧于抟转,精于算计,善于运筹,他向太后进献奇巧的小玩意,给李莲英悄悄塞银票,特别是在军舰走私之事即将败露之时,他丢卒保车,冷血地下令斩杀自己的外甥,转眼就拿千年人参行贿知朝廷重臣。他是封建官僚制度培养出来的老狐狸,也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他以一个汉军旗的身份,做到当朝一品,曲意逢迎谋求平衡,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他绞尽脑汁,但失败早在定势之中。此剧创作的初衷在于回忆、反思、祭奠。它不仅表现了上层统治者的腐败昏庸,也表现了民族精神中生生不息的本质属性。刘公岛之战,北洋水师以丁汝昌为代表的热血男儿,拼死抵抗,绝不投降,这是中华民族历尽劫波仍然繁衍生长的精神力量。

  《甲午祭》在整体视觉形象创构中追求一种凝重、悲壮、苍凉的意象。刘科栋为本剧设计的舞美,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割裂、错置、黯淡、幽玄的即视感。以不规则屏幕显现的清朝宫廷、日本官邸,与不时出现的一条划开天幕的红斜线交集,这条线像是一条流血的伤痕,也像是一条惊人的闪电,更像是一条血脉,一线光焰,令人回味、遐思。导演吴晓江在二度创作中立意巧妙,手法独特,比如舞台的两侧,坐满了候场的演员,他们是剧中人,也是旁观者,他们呆坐一旁,表情木然,似乎与台上的戏剧无甚关联,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甲午之年大清朝廷将通天大事当儿戏的特点。北洋水师覆沒后,光绪皇帝褫夺了李鸿章的黄马褂,拔除了他的顶戴花翎,因为无人前去日本斡旋谈判,李鸿章当属不二人选,因此转瞬间一道圣旨下来,这些被剥夺的东西又如数发还。忽冷忽热、无可无不可之间,恰如黄口小儿游戏一般,在专制统治的皇权意识里,根本没有法度的合理性与程序的正义性这回事,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天下统治的严重弊端。慈禧与光绪一幕幕的宫廷戏,细思细想起来,全是可笑复可悲的闹剧。此剧的二度创作也强化了戏剧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主要是通过群体舞蹈场面加以表现,如幕启时的三拜九叩礼,水师兵士操练,日军海上的凶蛮,刘公岛上的血战等等。当然,舞蹈在话剧里的运用,如何做到恰如其分,不多不少,还需要进一步斟酌,权衡。此外,在戏剧文本中,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与众兵勇的关系,还需要找到合理的定位,以求更恰切地合乎历史的真实。

  《甲午祭》在历史剧创作中,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并且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经过新一轮的修改、提高,一定会再上层楼,越演越好!(宋宝珍)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