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民族化的佳作
——在话剧《成兆才》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黎继德(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原主编):
话剧《成兆才》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好戏。先说编剧。编剧孙德民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剧作家当中是非常突出的。他在承德话剧团工作了几十年,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山庄戏剧”,载入了当代话剧史;同时,又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农村戏剧”。从数十年前的《青松岭》到近年的《雾蒙山》,都是“农村戏剧”的力作。“山庄戏剧”和“农村戏剧”,也成了承德话剧团享誉全国的品牌。
这些年,孙德民又迈入了创作的新阶段,在话剧民族化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方式也跟别的作家不一样。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把自己的话剧作品改编成戏曲,又把自己的戏曲作品改编成话剧的剧作家。例如,将话剧《圣旅》改成河北梆子《六世班禅》;将唐剧《这一场大雪来晚了》改为话剧《大风从这里刮过》,再改为河北梆子《晚雪》。话剧《成兆才》,改编自评剧《从春唱到秋》。这种改编,决定了作品最基本的品质和特点。话剧和戏曲的创作思维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话剧思维,后者是音乐思维。孙德民能够十分娴熟地自由切换,并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在中国剧作家当中寥寥无几。这种新的创作方式,最大的价值就是,可在剧作方面进行话剧民族化的尝试,让话剧剧本戏曲化、本土化、民族化。当然,话剧《成兆才》还不一样,它本身就是戏曲题材和戏曲人物,天生具有戏曲的基因,民族化也相对容易。其中一些唱词,本身就来自《从春唱到秋》。这种改编,决定了话剧《成兆才》具有民族化的极好基础。
再说导演。王延松是一位“有思想的导演”或“导演思想家”,执导了许多优秀作品,例如话剧《押解》《原野》《日出》《棋盘岭传》,黄梅戏《美人蕉》,歌剧《玛纳斯》等,每部作品都有独特的追求。在《成兆才》中,他自觉地追求话剧民族化,走了一条与前人不一样的路。当然,评剧这个题材,成兆才这个人物,也为导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天然的、得天独厚的剧本,让他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追求。
另外,这部戏非常重要、突出、炫目的特点是表演。不管什么剧种,最后都要落在“演”上面。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有人抬杠说是“以故事演歌舞”。不管是以歌舞演故事,还是以故事演歌舞,最核心的是一个“演”字。戏剧就是演,演就是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戏剧。这出戏的表演相当成功,不仅是唱、念、做、打,更重要的是,在话剧表演和戏曲表演的融合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现在看来,这部戏是难以复制的。光是这样的演员,全国就很难找。刘凤岭本就是河北梆子名家,落子、评剧也唱得好,第一次演话剧就得心应手。没有深厚的戏曲功底,是演不出来的。只有在戏曲中浸泡几十年的名家,才可能演到这个程度。韩鹏飞是目前优秀的男旦之一,形象好,嗓子好,演唱好,年轻而谦逊,勤奋而认真,扮演的任小山也很出色。所以说,从表演的角度讲,这部戏可能难以再现。建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话剧《成兆才》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要不然后继无人,该剧就成绝版了。
这部戏的表演,是真正民族化的。北京人艺一直在进行话剧民族化表演的尝试,最成功的是《蔡文姬》。即便如此,复排时仍存在争议。戏曲表演讲究程式化,话剧恰好反对程式化,需要自然、需要逼真、需要真实。但是,戏曲程式化在话剧《成兆才》当中,怎么看怎么合理,怎么看怎么对。这是由题材、人物决定的,也许换个题材、换个人物就不一定了。
刚才主要讲了编、导、演,再谈谈人物。这部戏刻画了一位戏剧英雄、文化英雄。“四个讴歌”之一是讴歌英雄。英雄不只有义士、猛士、壮士、烈士,还有科学英雄、文化英雄。成兆才就是一位文化英雄。
第一,成兆才成为草根戏圣,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主要不在于他写了多少剧本,而在于对他来说,不仅戏比天大,而且戏比命重,这才更加准确。话剧《成兆才》的所有故事,都跟“戏比命重”有关。再多的坎坷,再多的磨难,都是他命里的东西,但是戏比命重,戏比命强。无论什么人、什么事跟他发生关系,只有一条,以戏为标准。这才是戏圣。
第二,这个戏圣是不畏强权的。《杨三姐告状》这样的戏,今天的剧作家也未必敢写,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成兆才就写了。这就是不畏强权、独立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文化人、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传统,从屈原来,从司马迁来,从关汉卿来,从闻一多来,从鲁迅来。这种精神,在成兆才的创作中体现得很充分。
第三,是关心民间疾苦。成兆才的100多部作品,除了早期的一些,其余都是接地气、写民情的。越到后期,他越关心民间疾苦。这是剧作家作为文化人的使命,成兆才做到了。
第四.是创造了一个剧种——评剧。今天,评剧已成为十大剧种之一,剧目丰富,演员众多,流派纷呈。谁开创的?成兆才。在这个意义上,他超过了很多大艺术家。梅兰芳在表演上很棒,但京剧不是他开创的。而成兆才编、导、演、音乐、乐器都会,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也许,只有这样全面的人,才能创造一个剧种。
这几条,决定了成兆才是一个戏圣,一条都不能少。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莎士比亚,更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话剧《成兆才》通过讴歌文化英雄,来反映时代精神,难能可贵。
最后,鸡蛋里面挑点骨头。
第一,序幕中,官府砸场子本来是让人反感乃至憎恨的。但是,成兆才说“砸得好”,就等于肯定官府砸得对。这样,一来冲淡了这种反感,二来也缺乏过程,有点生硬。建议在前面的气氛、态度、表演等方面做些铺垫和调整。也许,处理得中性一些更好。
第二,成兆才在台上从始至终都是老头,年龄感不对;任小山的造型有问题,衣服前后都翘,显得臃肿。希望造型和化妆进一步美化。
第三,丁香走时没拿钱盒子。建议成兆才自己或派人追上去送给她。丁香离开戏班后,失去了生活依靠,这钱对她太重要了。怎样表现成兆才的善良和悲悯?不妨让成兆才加句台词,让她拿着这些钱去嫁人。
第四,话剧民族化是个大概念,这部戏的具体追求还可更清晰些。话剧表演和戏曲表演的融合较好,但戏曲段落表演较强,话剧段落表演较弱,希望精益求精,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