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触及观众的心底和情怀
——在淮剧《武训先生》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赵忱(中国文化报副总编、高级记者):
态度决定成败。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如果主创团队骄傲自满,作品往往难以进步。淮剧《武训先生》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经过扎实的修改打磨,成为一部气质不凡、气象一新、气场亲民、气度雄远的作品,一部伟大的艺术精品。第二次看这部剧,感觉到了几处明显的变化。
每当编剧罗怀臻把最美的时间献给一部戏,就要出精品了。淮剧《武训先生》是他在受伤之后,对事业、人生的新感悟。有时,戏剧人容易自我陶醉,更在乎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而忽略了观众的需求。淮剧《武训先生》,深深触及了观众的心底和情怀。所以,才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接下来,淮剧《武训先生》将进入“二改”阶段,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提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所启发。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姨夫张老辫为何从一开始就是个恶人,屡次欺压武训?能不能让他的坏,有更多的理由?他的言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剥削,能不能有一点善意?最后,他恶有恶报,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也变得可爱了。那么,能不能在前面加一点东西,让他具备性格转变的气质?
第二,当前的中国戏剧,对伟大艺术家的使用,往往有点过狠。在淮剧《武训先生》中,梁伟平饰演武训,能不能适当减少一点动作和唱段,让他稍作休息?这也是做减法的一种方式。目前看来,武训不顾一切地去乞讨,受尽凌辱,能不能在舞台上稍作篇幅上的压缩?
第三,武训这个人物形象,怎样更好地塑造?现在,有时看他是这样的,有时看他是那样的,缺少一点精神气质的连贯性。从一开始,他不光穷,身上、骨子里就应该有坚强不屈、挑战命运的积极因素,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武训乞讨十年,辛苦积攒的钱财被盗,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绝望,简直不可能重头再来。这时,了证帮助了他。这种帮助,太重要了。可否让两人之间,有一段简明的对唱?
相比之下,梨花的性格特点没有那么多,但非常完整。她从一开始的骄傲,到最后把那块肉扔给武训,在悲苦之外有一种豁达。没有豁达,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喜剧色彩。或者说,这不叫喜剧色彩,而是对于苦难的接受和从容,十分可贵。
通过淮剧《武训先生》,观众想更多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武训。一部戏的贡献,既让人在情感上获得了满足,又让人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不足,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