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2018-11-26 14:1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豫剧《秦豫情》“二改”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崔益明)2018年10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豫剧《秦豫情》“二改”专家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秉承精益求精、更上层楼的理念,组织专家、剧目主创团队以及观众代表召开研讨会,围绕豫剧《秦豫情》的“一改一演”,以及接下来修改打磨的方向和要点进行了热烈探讨。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认真研讨文本,仔细揣摩推敲

  今年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在京召开了《秦豫情》的“一改”研讨会,专家们围绕作品的内容、形式、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其后,主创团队潜心研究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打磨,10月25日,《秦豫情》在西安进行了“一改”后的首演。演出当晚,剧院内座无虚席,精彩纷呈的表演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情绪,他们深深沉浸在戏剧的魅力之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时而小声哭泣,时而开怀大笑。在演出结束后全场更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再度组织专家进行研讨,既是对该剧修改情况的中期监督,也是对剧目进一步修改提升的助推。总导演李利宏在“二改”研讨会上介绍了“一改”研讨会结束之后,主创团队即刻开始研读和消化专家的意见,着手进行修改的情况:首先在长度上进行调整、剔骨抽筋,能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说两句话,甚至是多余的两个字也进行剔除;其次,对几出重要戏码,比如“小勤恋爱”、“小勤生子”、“想家乡的菜花香”等,做了精炼的加工和排练。

  对于《秦豫情》的此次修改,现场专家给予了肯定。“这部戏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觉得它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认为,“该作品以小人物表现大历史、以小百姓展现大情怀,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戏剧感染力等方面,均已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优秀的剧本是戏剧成功的关键。《秦豫情》的剧本非常扎实,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有好剧本的基础上,才使得这部戏能更好地表达出社会沧桑巨变之下,人们情感的变化。此外,这个剧本还兼具文学性,使这样的题材拥有文学的力量、历史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

  研讨会现场,多位专家对小勤扮演者徐俊霞和张大扮演者王凯的演技予以肯定。《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赓续华评价道,“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细腻,为整部剧加分不少。尤为重要的是,从最初只有主演徐俊霞的表演突出,到如今,其他角色也找到了自己的光芒,整个团队演员的演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剧团努力之后产生的可喜变化。整个团队水平上升,让我们感到整出戏有了‘一颗菜’的精神。”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推敲被粗疏的细节,找寻被忽视的音乐

  首次观看《秦豫情》的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在开研讨会前做了很多功课,认真研读了“一改”研讨会的会议纪要,认为这部戏的“一演”大致体现了“一改”专家的基本意见,完成了“一改一演”的阶段性任务。但这部戏在“二演”的时候仍然有加工、提高的空间。他认为,在叙事逻辑和戏剧结构上,整部剧以结婚那场戏为节点,前半部分的处理非常周密,但二人结婚之后的戏则显得冗赘,“给我一种另起一行的感觉。”

  在戏剧结构方面,崔伟认为,“小勤和张大的深情、小勤寻找张大、雪夜与婆婆相遇、生产危难四个部分是否都要呈现出来,还值得商榷。”对此,刘玉琴也提出,婆婆找“托儿”买胡辣汤的情节,足以表现出婆婆人性善良的一面,其后的戏份同样为了表现婆媳关系的改善,略显重复。北京戏剧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则对小勤生孩子时的唱词提出质疑。他认为,对于难产中的小勤来说,此时她心中最放不下的并不是家乡的菜花香,更不是婆婆卖房子凑医疗费,而是孩子的生死、张大的音信。

  在表现形式上,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在表现张大和小勤产生碰撞导致瓷器破碎时,场景突然从白天变成了暗场,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待商榷。对此,李春喜也建议让演员采用戏曲的表达方式,直接表现撞车的场面,或许会产生更为戏剧化的舞台效果。“戏剧化和生活化需要进行有机地结合。”对于表演,《剧本》杂志社原主编、编审黎继德认为,戏曲表演应有强烈的形式美学和美感,具备非常鲜明、强烈的特征。

  “音乐就如同剧本一样,是戏曲的根基和灵魂。目前来看,剧中的音乐拖了后腿。”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直指音乐的不足,他希望《秦豫情》在音乐上面有所突破,首先应找到主题音乐,将豫剧与陕西音乐元素相结合,有效地贯穿整部戏;其次,要找专门的人对合唱进行辅导;第三,进行重新配器。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作曲王亚勋也同样强调了乐队的问题。他表示,人物的情感和精神都需要音乐予以渲染,但是,目前乐队的编制还是过于简陋,需要提升。

  舞美方面,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一级舞美设计于鹤咏认为,条屏结构的使用,导致艺术韵味和意趣不足,没有克服条屏分割组合空间带来的平板局限,没有凸显舞台结构的美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应当进一步挖掘戏曲的假定性、虚拟性、写意性与时空自由的潜能,彰显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神气韵,重视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形态和观念贡献,注重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感的对接。

  作为本次研讨会特意邀请的观众代表,李想、薛甲乙也表达了自己的观剧体验,为剧目的进一步打磨,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多次观看《秦豫情》的李想不仅是个戏曲爱好者,同时还是一名当地媒体记者,他曾就《秦豫情》采访当地观众,他认为,“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戏,老年人能看到自己当年逃荒的经历,年轻人则能体会到谈恋爱情窦初开的感觉。这是一部描写小人物的戏剧,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演进、大离合,就是一部史诗。”

  “可以说,2016年没有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就没有《秦豫情》这部戏的诞生,没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就没有这部戏的现在。”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市豫剧团团长赵鹏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多轮支持,感谢众多专家给予的肯定和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方案。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秦豫情》今年在郑州、济南、兰州等全国多个城市展开了巡演,随后将开启第二轮巡演,走进上海、徐州等地演出,将演出20余场,预计惠及观众25万余人。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