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人物大历史、小百姓大情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小人物大历史、小百姓大情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1-30 16: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小人物大历史、小百姓大情怀

——在豫剧《秦豫情》“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小人物大历史、小百姓大情怀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

  《秦豫情》这部戏,看了几遍,每一次都有新感受。

  这部戏的整体风貌比较完整、完美,一二度创作相得益彰,戏曲艺术的综合之美得到体现。编剧将文学的历史变成了艺术的力量,而文学和艺术的合力又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部优秀作品就应该是思想高度、文化价值、艺术水准的有机融合。这部戏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印证。

  作品讲述的是1942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一个大灾难。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无论生活多么困苦,有日子就要好好过,有路就要朝前走,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要活下去。这就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生命中的潜能——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百折不饶、有情有义的民族精神和相互包容、互相扶持、和谐共生的优秀品质,都从作品中形象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在极端贫苦的日子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灭,这是中国人最坚韧却也是最崇高的生命本色。创作者将这些生活的本质用艺术的手段呈现出来,让这部戏很接地气,给人留下有故事、有情感、有温暖的深刻印象,极为难得。这部作品本是一台“难民”戏,舞台上衣衫破烂,也难以出彩,但因为主创人员的共同发力,使得戏很精彩,好看、耐看,体现了人心、人情、人性的力量,打动了观众心中最柔软、也是最敏感的弦音,所以观众跟着作品形成共同的情感起伏。作品以小搏大,以小见大,小人物大历史、小百姓大情怀。

  动作程式的设计独具一格,贴近剧情,新意迭出。演员表演细腻投入,舞蹈编排、场面调度质朴自然。音乐上多种元素和谐共融,丰富贴切,内容与形式有机勾连。主演演得好,唱得好,演唱符合人物的环境和心理。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的第二次研讨会,重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后半部分有些拖沓。比如婆婆的两次出场,略显重复。婆婆心疼媳妇,雇人来买胡辣汤的时候,已体现了婆婆人性的善良。后面小勤生孩子,她再次出场,并带着房契,要带着小勤去医院,同样是表现婆婆的善良仁义,前后略显重复,应分出层次,有所递进。

  第二,关于“吕嫂”。经过修改,吕嫂的形象有一定改变,这从她的台词、动作中可以看出来。但谢幕时她胸前仍然佩戴着具有标示身份特点的红纸巾,可考虑替换调整。红纸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她暗娼身份的标示,而这时已是新中国,她应有所改变。此时应该给观众一种新的联想,即她已抛弃旧有东西或已获得新生。如果从头至尾她都戴着红纸巾,人物面目、身份的变化看不出来。

  第三,小勤生孩子这场戏,在剧场气氛、戏剧流畅和情节集中上稍微有些游离,可以更自然、紧密一些。至于生孩子的写意表现手法,或许还可以尝试更好的呈现方式,让剧情更精炼,观众看得更明白。

  最后,小勤的爹在喝了胡辣汤之后突然去世,情节有些突兀,缺少铺垫,可以简单交代一下,让情节自然流转。(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