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刀刻岁月,艺术中藏着故事

刀刻岁月,艺术中藏着故事

2018-12-24 16:45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刀刻岁月中的艺术故事

——访青年艺术家李秋实

  公元868年,唐咸通年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刻成,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也可视作中国版画艺术的开端。此后,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版画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唐宋至今,中国版画在交流融合中几经演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艺术家。2016年,年轻的版画艺术工作者李秋实凭借他《那年的岁月》系列版画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2018年,获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

刀刻岁月,艺术中藏着故事 

李秋实近照

  用版画定义人生轨迹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版画是一种艺术,但对李秋实来说,版画是他的人生故事。

  李秋实与版画结缘,是在他读大学期间。1999年,他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开始学习版画,真正走上艺术道路。在李秋实读博士期间,导师杨锋曾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让他真正明白,艺术没有高低、形式没有新旧之分,只要表现的主题和手段能够说明艺术家的理念,那就是好作品。这种理念,也为他此后版画的创新创造奠定了基础。

 刀刻岁月,艺术中藏着故事 

李秋实《那年的岁月》

  做版画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版画是一种间接的绘画艺术,相比于油画、水墨画,版画在简单的绘画之外,还要借助印刷、雕刻等方式,将图像转移到木版、金属等材料上才算完成。而雕刻的过程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艺术家本身对情绪的准确拿捏。刻刀刀锋的尖锐还是圆润,雕刻手法轻重、急缓,艺术家情绪的急躁或平静等,都会形成作品的不同形态,版画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不可控因素。

  实际上,版画就是艺术家与刻刀、媒介(木版、金属、石版等)的一次交流,倘若不是用心去做,这种交流便会宣告失败。

  “做版画完全是一种喜好使然,也可以称之为我的一种‘版画情结’”李秋实这样说道。从他毕业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当年的同学中很多已经转行做其他画种或者其他职业,真正能坚持下来做版画的人少之又少。

刀刻岁月,艺术中藏着故事  

李秋实《那年的岁月》

  在他的版画中,李秋实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对于一名艺术家而言,精神空间的富足是令人向往的,李秋实也不例外。“我一直希望能够在艺术的精神世界中寻得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自由地呼吸艺术的氧气,能够随心所欲地放松自我,不受约束地进行创作。” 而版画,恰好给了他一个这样的世界。

  艺术是画面,更是掩藏的深意

  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上,版画与雕刻、印刷术密不可分,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版画,是一种单一的画种;近代意义上的版画,则更多超越了绘画的意义,变成一种启蒙运动的武器。

  1931年,随着左翼启蒙运动的发展,以及鲁迅的大力提倡,木刻版画开始异军突起。其刚劲有力、色彩分明,给大众带来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很快,版画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从此新兴版画与广大底层群众的命运紧紧相连,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密不可分。

  从这个意义上看,李秋实《那年的岁月》表现出来的是对沧桑的历史的沉思,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那年的岁月》是一幅综合版画,由10幅作品组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是草鞋,而草鞋恰是艰苦年代的象征。在其他材料上,李秋实选用废弃的厚塑料片,剪成各种细小的、不规则的形状。对此,李秋实表示,“我对草鞋编织的过程和叠压出来的质感特别感兴趣,正好综合版画的材料性能可以与画面的肌理和质感相融合,于是我便采用现代的工业材料和拼贴手段的综合材料印制,以表现出现代元素的设计趣味。”

  在李秋实的这幅作品中,观赏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现代化。他运用了一些现代的绘画语言,如圆、点、线、面等,并不是直接利用了一个草鞋的形象,而是将这些现代的元素组合成了一双草鞋。经过这样的一番构造,李秋实说,他想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一些当下时代的讯息,刻画出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印象,使受众看到脱离表象的艺术品背后的深意。

  表象与本质,时代与意义,这也许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追求的艺术语言。

  对于作品,李秋实坦言,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版画)理念表达与印制技术结合方面还需要完善。但在综合版印制某些特定的内容过程中,作品出现了与最初想法有差异的地方,形成了一些不可控的偶然效果,这些偶然出现的因素让我很兴奋。”将《那年的岁月》与李秋实此前的作品对比,会发现这一作品的表现方法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化,包含了画面构成、几何切割、颜色套印等方面。

  “虽然版画制作复杂,但我最开心的便是能印制出一张精致的、较之前有技术突破的作品。”这么多年的版画经历中,这依然是李秋实最单纯的诉求。

  谈及国家艺术基金时,李秋实说,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肯定了青年艺术家的努力付出,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能够资助他们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结果不仅对个人艺术生涯的发展起到作用,对社会文化、中国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明网记者刘昀昀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