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长的艺术

成长的艺术

2019-01-08 15:3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成长的艺术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滚动资助作品有感

  作者:《美术》杂志副主编 盛葳

  至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已经顺利运行了5年,针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和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策划举办的“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以说,青年创作一直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从20世纪初的“新青年”,到世纪中叶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再到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许多优秀作品的作者都是青年时代即在全国性美术活动中崭露头角。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设立打造了一个范围广泛、规模宏大的全国性孵化平台。与众多青年项目的一次性资助不同,国家艺术基金在评审立项之后,又在创作完成后遴选作品进行滚动资助,为青年艺术工作者和其艺术创作道路提供了更长时间的保障,截至2018年底,“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已经举办了30余次并开展了较大范围的学术研讨与宣传推广。

  入选“中国艺术新视界”的青年艺术人才涉及多个美术门类,包括美术、摄影、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等,年龄以“70后”“80后”为主力。曾经,他们被看作是喝可乐、吃汉堡,伴随消费和自我成长的一代,但在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中,他们向全社会展示了自己的成熟与责任感;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美术界的生力军也在这一代人中产生,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再次向国家、人民和全社会证明何为责任、何为担当。在毛珠明水墨作品《中国梦——飞天》中,观众看到了他们对中国发展的自信;在李储会纪念慰安妇的雕塑《不可遗忘的形象——周粉英》、沈速的书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王青松的书法《毛泽东诗词书法长卷》中,观众看到了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在曾峰的书法《廉政古诗文》系列中,观众看到了他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观照。

成长的艺术

  李储会,《不可遗忘的形象——周粉英》,2016

  显然,尽管今天的青年艺术创作者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对国家、民族、历史、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应该有的态度,并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将这些情感贴切地抒发出来。他们关注国运家运,关注社会未来,杜道伟的国画《丝绸之路沿线山水画创作》、姚莉芳的重彩作品《丝路之情——朝圣敦煌》、缪远洋的油画《茶马古道》、赵鹏升的摄影《寻找丢失的历史记忆——万里茶路行》系列、李馨的摄影《穿越无人所知的塔什库尔干》系列等,都将自己的关注点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再现现实的发展,抒发真挚的情感,将共同发展的主题精彩地表现于作品之中。

成长的艺术

  赵鹏升,《寻找丢失的历史记忆——万里茶路行》,2016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象并不仅限于艺术事业相对发达,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或东部沿海地区,而是覆盖到许多偏远地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创作人才。这带来一个自然的结果,即表现题材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譬如在民族题材方面,就包括陈功军的油画《维吾尔族巴扎》、杨洋的油画《新西藏》、惠波的工笔重彩《瑶山情》、陈罡的国画《心传》、 闫峰的雕塑《印象•东北》、尹永宏的摄影《乌蒙山》等,不仅表现了民族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也显示了这些地区在新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成就。

成长的艺术

  惠波,《瑶山情》,2016

  刘兆武的油画《长白日记》、孙昌武的油画《乡间长白——家园》系列、蒋天毕的油画《农村劳动者》、曹炜的油画《交通大学图书馆》《懿园》、张磊的书法《历代文人咏徐州诗文》等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人文情感、民众生活,尤其是那些反映普通中国人和普通劳动人民的作品,与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相映成趣,勾勒一幅形象的当代中国视觉“地图”。

成长的艺术

  蒋天毕,《农村劳动者》,2016

  不仅如此,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些“70后”“80后”艺术创作者更体现出对中华传统、中国历史、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诸如李金鹏的工笔《乡野》、宋振成的重彩《黄金珊瑚》,不但展现了对中国画传统的尊重,同时还显示出当代青年对传统具有时代性的理解、继承和发展;在谭文选的篆刻《老子百品》中,同样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精妙结合。与此相似,梁业健的作品《逸境No.7》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的形式,郅敏的作品《天象四神》采用了陶瓷艺术的方式,创作指向与中国传统的意境美学和文化传统密切关联。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和版画,也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历史题材和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譬如余旭鸿的油画《光影山水•溪山行旅》、李雪松的油画《残秋图记》系列、孙锦谊的版画《中国工地记事》等。

成长的艺术

  余旭鸿,《光影山水•溪山行旅》,2016

  传统文化的复兴除了体现在绘画本身以外,也同样鲜明地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上。前者譬如录洁囡的工笔《乐守——民间手艺人》、李鹏的国画《天工开物——琢玉图》、陈罡的国画《心传》、蔡家祥的木刻《犁木印——玩石韵》系列、沐晓熔的摄影《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鲁韬的摄影《高黎贡山影像保护》等,都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尊重与浓厚兴趣,或以传统手工艺作为表现主题,或关注传统手工艺本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展示了在大工业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时代,民族传统手工艺历经千年历史进程所形成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和当代意义。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对象中,出现不少传统工艺的美术作品,譬如王晶晶的纤维艺术《本•源》系列、黎宏宇的木雕《中国山水》、张磊的南红K红金首饰、沈磊的金属工艺作品《山海颂》、李玉兰的《青瓷花钵》系列、苗磊的瓷壶作品、李付彪的玻璃艺术《长河韵》等,这些工艺美术作品都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但其文化和美学价值却得以强化,在传统手工艺的形式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内容之间协调一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当代中国意境。对传统艺术、传统题材、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说明它们自身在当代条件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当代青年艺术工作者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共识。

成长的艺术

  张磊,《花开南国》,2016

  早在1920年,梁启超就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文化的复兴并不是一味“泥古”,而是“以复古为解放”,是一种新的创造。梁启超的判断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正在发生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利用。同样,它们也是在当代条件下的创造,而非对过往的重复。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的叙述是一种当代行为,它的目的并不是重复过去,而是立足于此时此刻、面对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青年艺术创作中,观众并没有看到一个简单、刻板和概念化的“70后”“80后”形象,而是一个有历史观照、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缩影。(盛葳)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