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当歌》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音乐剧《国之当歌》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聂耳、田汉、黎锦晖等几位艺术家的人生追求、艺术实践,以及革命性的形成,是颇具戏剧性、典型性的优秀素材。这就决定了题材本身的完整性、合理性。音乐家的身份,与歌剧元素结合得非常好。他们的音乐作品和人生过程,与剧中的新创音乐,对应得比较恰当。另外,对这三位艺术家,并非只表现革命性,而是在性格发展过程中有了戏剧性,较好地避免了概念化。
该剧的创作,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对一些难题。例如,新的讲述过程的完整性,怎样与经典音乐在故事中做好对应?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作品为每首经典音乐都在故事讲述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点。另外,《国之当歌》并未重蹈有些音乐剧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简单对应的覆辙。它既是典雅的,又是灵动的;既是谦和的,又是庄重的。主题昂扬向上,人物血肉丰满,情感脉络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形式呈现,包括其他所有创造手段,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充满艺术感染力。
艺无止境。作为一部艺术作品,音乐剧《国之当歌》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我从戏剧文学方面,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聂耳、田汉等几个主要人物的音乐语言、文学语言,富有冲击力。《卖报歌》《爱的涟漪》等几首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丰满。但有些唱段的核心内容不是很清晰,听完之后没有让人记住,有待打磨。
第二,人物形象的造型设计,虽然有时代感,但缺乏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例如,田汉是一位激情澎湃的剧作家,但剧中的服装以长衫为主,戴着大围巾,不太符合他的个性。舞台的符号性做出来,才能和其他人有所区别。同样,聂耳和黎锦晖的造型设计,怎样更准确、更精致?
第三,从戏剧结构角度来说,剧中每场戏都有其必然性,也把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人格变化对应得非常好。但相对而言,后半部分更感人,前半部分感染力稍弱。希望别被情节束缚住手脚,而是更有创造力。
另外,个别表演有刻意完成角色之感,希望更从容。《国歌》合唱开始后,气氛本来应该达到一个高潮,背景投影上的国旗反而暗淡了。还有个小细节,警察的枪比例太大。驳壳枪加个斜的袋子,可能会更真实、更和谐。最后,是情节的连贯性。每场戏之间的音乐衔接希望更流畅,做到既重点突出又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