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音乐剧《国之当歌》如何更上一层楼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音乐剧《国之当歌》如何更上一层楼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14 15: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音乐剧《国之当歌》如何更上一层楼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音乐剧《国之当歌》如何更上一层楼

  李丹丹(中央歌剧院演员、导演):

  祝贺音乐剧《国之当歌》演出成功!全剧开头较好,是田汉和黎锦晖在感慨聂耳英才早逝。后面的剧情展开、场面展示,离不开扎实的作曲功夫。《毛毛雨》这段表演,不是为了突出这首歌,而是为了表现聂耳的个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个性,聂耳写的歌曲才与众不同。黎锦晖作为老前辈,被改了乐谱,有点扫面子,但这恰恰说明了聂耳的才华和耿直。《我们到处流浪》唱得有点失准,却正好表现了人物的哽咽。戏剧,要有残缺美。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接下来还要继续修改提升,攀登艺术高峰。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国歌的创作前奏激动人心,中间隔了一整段《摇篮曲》,冲淡了情绪。《摇篮曲》这场戏表现性太强,出现的场合也不够恰当,建议酌情删减。这一点,让人想起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一个故事。罗丹创作了一件雕塑作品,征求学生的评价意见。学生说:“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一只手,因为怕非主要部分的完美影响了作品的整体。同样的道理,《摇篮曲》在剧中怎样处理得更好?如果一定要保留,希望与剧情有机融合。例如,小莉在做义工、护士,抢救和照顾一位奄奄一息的女伤兵。为了缓解伤兵的疼痛,小莉抱起她,像母亲一样唱起了《摇篮曲》。唱了几句,聂耳出现了,并被深深地感动。这样,内容就顺畅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也就化解了。

  音乐剧里,通常都有音响,分为共鸣的唱法和无共鸣的唱法。目前,剧中的音响有点刺耳。美声共鸣的冲击力,会喷到麦克风。音响开到什么强度,才能让声音既响亮又有美感,还能让观众听懂?这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调试。

  服装方面。什么情况下,需要演员着装整齐?比如演绎军人、跳集体舞等。其他时候,服装可以个性化。在音乐剧《国之当歌》里,既然写实成分多,那么就可以让服装不整齐,不需要那么舞台化。明月社的演员性格各异,着装也应该各具特色。女主角的扮相,希望更婀娜一点。舞台设计,码头麻袋太高,建议降下一半高度。聂耳和小莉表演二重唱时,那个孤楼的存在不太美观,希望有更好的创意。

  合唱队的50多个人,被安排在了幕后,有点可惜。让他们上台,血肉之躯众志成城,可能会大放光彩。结尾时,一群少先队员走上舞台,让人眼前一亮。希望不光有视觉震撼,还要有童声的参与,这样才有继承感。现在,在各种舞台上,儿童演员被管束得太多。其实,应该让他们自由,充分发挥宝贵的天性。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