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创作 艺术人生

2019-01-17 15:4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写意创作 艺术人生

——访青年艺术家孟祥军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艺术创作在方法、形式和风格方面的代名词。中国画强调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神,笔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南朝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第一条理论便是“气韵生动”,指的是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因为笔墨的形式,才有了传统美学中关于气韵的意境。在青年艺术工作者孟祥军看来,气韵里还有一种思辨的内力,外化于个人体悟中抽离出来的具象,笔墨一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孟祥军笔下的人物极尽精细之态,超脱于匠气,灵秀满纸。在他的画里,人物蕴含美感,有沉思遐想的天真少女,有衣着入时、发型新潮的时髦女性,有饱经沧桑的老妇,亦有富态而不拙的仕女。透过孟祥军笔下的人物,我们看见了现实生活中的美,以及将其上升到艺术层面的美。他总能准确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对客观人物形象的提纯与过滤,使人物表现出未经坎坷的真纯。他的作品既呈现出经典性品质,又流露着一种时尚气象,仿佛出自理想王国的净土。

写意创作 艺术人生

  孟祥军近照

  孟祥军五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素描,接受默记背写、描绘人物的训练,对人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很小就具备了形象记忆和绘画才能。大学生活中所看到的彩色的袜子、精细的运动鞋、精心修理的眉毛、上翘的睫毛、衣着的搭配、胸前的小挂饰、细细的唇纹……这些小细节都逃不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

  孟祥军学习古典写实油画,又与国画水墨结缘。这场机缘来自一纸生宣。生宣纸质细腻,薄如蝉翼,极易晕染,有洇化效果,纸面上的水气和墨气时常因自然渗透而产生很多无法预料的特殊效果。一直接触油画的孟祥军被生宣及国画深深吸引,而从小学习素描又为国画的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7年孟祥军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国画人物创作,几年的练习,孟祥军不仅深入了解中国画人物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还夯实了笔墨能力,创作题材和方向逐渐明晰。

  长期的教书、求学经历,让他更多地接触到年轻人,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透露着阳光积极的正能量。攻读博士阶段,孟祥军师从吴山明先生,进一步了解了浙派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特性,对以往的笔墨观念进行了调整,画面表达也较之过去有了一些变化,《人物》系列作品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在孟祥军的艺术创作生涯里,《人物》系列作品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项目,给予了他极大的肯定与鼓励,也不断引导着他接下来的创作方向。

  《人物》以灰绿色为主色调,带给人一种安静、和平之感。孟祥军说,绿色是传统国画经典色,尤其是敦煌壁画中的主色,以绿色为基调进行画面设色源于敦煌印象而非刻意仿其色。花青、赭石与墨色是画面的调和色,它们有秩序地 平衡在整个画面中,既有色彩的并置也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

写意创作 艺术人生

  《人物》

  孟祥军介绍,《人物》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家乡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石的减地平面线刻技法运用了极为简练的线条,传统国画线条在这里由黑色线条转换成了白色线条。由此,我深受启发,想尝试在生宣纸上运用白线来组织画面。”

  他查阅了众多当代画家的作品,发现作品大多以熟宣或用厚厚的颜色平涂为主。孟祥军则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径。最初,他用胶矾水画出线条,再用墨染,但胶矾水留下的线条并不自然,且不清楚,难以表现细致的线条。后来,他又用没骨方式作画,再用白粉提线,虽然线条精致,却又失去了写意的味道。

  “写意就是在极慢的感觉中找寻和体悟,这个过程慢是慢了一些,一天可能就完成一小块画面,但过程中又让我放平了心态,懂得了不急不躁的道理。”反复试验之后,孟祥军最终探得以技法控制水分的方式。这样的方法笔墨兼备,将技法含蓄地隐没在画面之中。

  然而,作品的创作考验并没有就此停歇。在确定了绘画技巧之后,对色调的极致追求成了孟祥军要迈过的另一个难题。由于作品尺幅大,画室空间有限,整个创作过程中在不断重复着一个过程:完成创作小样,将作品拿到室外审视,然后再搬回画室。正式创作之前,孟祥军画了近二十幅小色稿,并从中选择了一幅比较满意的,但在实际创作中,这幅作品却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又一次推倒重来……这样的过程无疑是磨人的,但却是艺术工作者对作品负责、对艺术负责的最真实写照。

  国画可以在多种题材和角度的创作中呈现当代语境下的新语言、新生态、新方向,“笔墨当随时代”是孟祥军艺术创作的理念之一。近年来,新水墨的提法日盛,孟祥军也不自觉地汇入到这个时代的潮流中,成为了新水墨里一朵绚丽的浪花。谈及未来的艺术方向,孟祥军表示自己将致力于超越对现实场景的简单再现,不断创新国画艺术的语言、材料和技法,创作出既能体现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含蓄美,又兼具对当下生活的丰富想象和直率表达的作品,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国画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时代的新意。(光明网记者产娟娟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