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工业时代
——访青年艺术家刘磊
30年前,一列黑漆漆的巨大蒸汽火车驶入站台,蒸汽瞬间弥漫开来,强力的气流几乎让人站立不稳。震耳欲聋的声响,浓浓的金属气味,鲜红色的巨轮,火车司机脸上黝黑的光泽与优美的线条……这是刘磊初见蒸汽火车时的场景,火车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他至今难忘。
刘磊近照
刘磊出生在东北吉林省的一个国有军事工厂,父母是军工厂里的老职工。他自幼酷爱绘画,绘画是唯一能让他长时间保持专注和安静的事情。至今,他的母亲还保存着刘磊四、五岁时的涂鸦之作。从小到大,刘磊一直游走于工厂车间、库房,见识了太多数不清的不知名的各种机械零件。或许在别人眼里,堆放在地上的零部件就是些破铜烂铁,但于刘磊而言,这些则在他心中撒下了诗意的种子。
刘磊创作的《工业记忆•蒸汽火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以及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当代艺术家江海认为,“刘磊通过坚硬的‘器’找到了心理的对应物,他的‘术’非常纯熟,这源于本能的天赋。他在大的框架和色域之上,机智从容地复合涂抹色层之间的趣味浪漫笔意,随心随意地将色彩的点线面自然地融为一体,在具象的局部中进行抽象的主观表达;繁则尽繁,简则尽简,使作品中的‘器’产生异象,拉开了审美的宽容度。”
《工业记忆·蒸汽火车》
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内容?
刘 磊:我出生和成长于军工厂环境,从小就感受到机械呈现出的力量和美感。《工业记忆•蒸汽火车》的创作源于我的童年记忆和成长经历。小时候,我经常乘坐绿皮火车出行,火车进站前的几分钟令我充满了欢喜和忐忑。我喜欢蒸汽火车威武雄壮的样子,但这种喜欢里也包含着几分好奇和敬畏。我想,这也是我选择工业题材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蒸汽火车是工业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也导致对大自然掠夺和破坏,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当代人类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激发了我的表达欲,我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画面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表达出工业文明的辉煌悲壮之感。
和您以往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刘 磊:我创作工业题材主题的作品已有近10年时间。初见蒸汽火车,它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我终生难忘。
我选择通过油画创作表达童年时期的心灵感受,在表现语言和艺术形式上努力寻找和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绘画语言,注重运用艺术语言的力量表现作品的视觉张力和精神品格,表达我对人类工业文明的理解和感受。
刘磊创作《工业记忆·蒸汽火车》工作照
艺术绘画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刘 磊:艺术可以彰显生命的意义,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说到底是人对生命的存在充满希望、自由和乐趣的一种精神需求。对于我来说,这种精神需求的不可替代性就是它的意义所在,而绘画就是承担这种需求的方式和载体。
对于艺术而言,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它们内在具有一种严密秩序的编码系统。当艺术家有幸成功解码的一刻,便打通了作品与作者的联系。可以说,艺术家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艺术启蒙,或许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已悄然开始。
我时常困惑于如何提升画面语言与精神表达之间的契合度,这也意味着发现和挖掘自我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我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探索。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您的艺术创作、职业生涯,有什么积极意义? 对“中国艺术新视界”全国巡展有何建议?
刘 磊: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对我作品的鼓励和肯定,这让我能以更饱满的情绪和状态投入创作之中。对于我的艺术生涯来说,也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经历。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去学习和探索绘画世界的各种问题,去感受绘画给我带来的精神享受和生活乐趣,创作出更多自己满意的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新视界”全国巡展,为众多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提供了展示艺术作品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展览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也体现出国家艺术基金在项目资助方面审核的严格和对滚动资助作品巡展的重视。很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参加巡展,对此,我非常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与鼓励。我相信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必将对青年艺术创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