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

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

2019-02-12 11:3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

  ——访青年艺术家王永生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在木头上刻上画,刷上一层黑色的颜料,再拓印到纸上就形成了一幅画,这就是黑白版画。黑白版画艺术,是研究黑白的规律,用黑白两个对比色来表达大千世界物象的一种特殊语言。

  王永生执教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自大学本科阶段起他便钟情于黑白木刻艺术。在大学任教十多年间,王永生负责黑白木刻的教学和研究,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在国内外各项展览活动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其早期作品风格受现代文学影响,偏向于超现实主义,后来转向对传统笔墨关系与刀法表现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

  王永生近照

  2016年,王永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经过一年的创作,完成木刻组画《三晋古城祁太平》,作品于结项后获得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版画作品《三晋古城祁太平》的创作,是王永生积极响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座谈会指导思想,经过精心构思准备的艺术创作项目。“在我看来,艺术创作需要积极发掘地域性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培元,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王永生介绍,“本”就是依托山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建筑、雕塑、民俗等,这些特征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是山西有别于其他省份的独特符号,合理运用和吸收这些文化养分,是其创作命脉。“元”是保持艺术感染力和创新性,感染力体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共鸣中,创新性体现在对艺术表现题材和形式的探索中。

  然而,作品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搜集资料并确定创作构思之后,王永生发现草图的单幅横纵比为1比2,而申报完成图的单幅横纵比为1比3。经过审慎考虑,他决定采用后者比例,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画面的信息量。不过,比例的改变导致无法在单幅内完成城市全景式的构图。为此,他决定采用三段式进行画面的构图:城墙之外以商旅和民俗活动为主的前景设置,城内以地标性建筑和店铺为主的中景设置,以透视短缩推移的小商铺和寺观塔楼等远景为主的后景设置。这样,草图调整方案在脑中基本成型。

  随后,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初稿绘制,为了更加准确地感知和描绘主要建筑的形态,深入了解晋商文化,他多次前往吕梁、榆次、平遥和祁县等地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图片素材。综合平遥古城墙、同兴公镖局、日升昌票号、城隍庙、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等元素,最终将晋商大院建筑中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景物糅合在一起。

  2017年2月,王永生开始绘制定稿。定稿需要细化所有环节,包括建筑结构、人物动态、车马驼队、树木植株等,甚至连瓦片斗拱、服饰佩挂,都需要面面俱到。在前景位置,分别突出描绘押运镖车出行的“同兴公”镖局和举办传统民俗活动的“日升昌”票号。在中景位置,着重描绘市楼和牌坊,以及“自立成”“百川通”等著名晋商字号。在后景位置,重点刻画小店铺、民居,以及城隍庙角楼等。整个画面中,又以城墙贯穿始终,云气烟雾萦绕内外,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富庶的场面。由于建筑群落繁杂,人物众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推进细化进程,从2月中旬到4月底,方才完成主体定稿的工作。紧接着又历时一月,将画稿转绘到木板上。

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

《三晋古城祁太平》

  木板是黑白木刻的载体,材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成败。在此前的版画创作中,王永生常用梨木的纵断面自然形态刻制作品。而随着稿子的不断细化,原始形态的梨木不论是宽度还是齐整度都没法适合创作项目的要求。他不得不尝试新的木材,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选择了一种特制的音响专用胶合板。

  刻制工作开始,他采用以线性造型为主,辅以三角刀排线,组织不同灰度的区域,产生丰富变化的色阶。这样既有传统线描粗细疏密变化塑造物象的特征,又兼具现代木刻利用光影因素的特点,能做到传统和现代的合理结合。就材质而言,胶合板较梨木板略显疏松,在刻制过程中需要非常谨慎,注意力必须十分集中,否则就会出现刻断、刻歪、划伤等情况。刻制过程对刀具的要求也极高,刀刃必须保持锋利,王永生选用了1毫米的三角刀,并购置了二十余把三角刀。然而,刚磨制好的刻刀一般用两三天后就需要重新磨制。因此刻制的进度异常缓慢,往往一天连续刻制18个小时,才能刻完极小一块。7月底,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工作,终于完成了其中45x125cm的单幅部分。在刻制过程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最后,再次历时两个半月,终于在10月中旬完成剩余部分的刻制。

  作品最后一部分为丝网印刷《三晋古城祁太平》序文,序文追述三晋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贤人辈出,共叙九州太平佳话。序文与传统形式的绘画相得益彰,文字拉伸了画面的外延,画面映衬了文字的内涵。

  10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开始印刷版画作品。王永生选用粘稠度较高的油墨和吸墨性较好的机制宣纸,不借助机器设备,纯手工磨印。这样可以更好根据版面存墨量控制画面虚实关系,经过几次试版后,作品最终印制成功。

  版画《三晋古城祁太平》的诞生,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对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大力扶持和严格要求。国家艺术基金不仅为青年艺术创作者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展身手的专业舞台。尤其是入选滚动资助项目后,管理中心策划组织的基于推广宣传的巡回展览活动,为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推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肯定,让王永生坚定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坚持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的信心。经过长达一年周期性地创作作品,也让他可以沉下心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力作,这是他以往被打散的零碎时间内未曾有过的经历。王永生称:“有了这样的经验,利于自己认真梳理创作脉络,笃定创作精品的意识。”

  “青年艺术创作者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是好事,但也应有苦守画室的耐性,我把这种坚守看作是完善自身的一场禅修。”王永生指出,目前青年创作者普遍存在着只看重情绪的直接表达,而疏于对宏大叙事娓娓道来,这极其容易造成创作形式僵化死板,众语喧哗的表象下是无根之草的飘渺。

  对此,他认为,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手段,比如从马王堆汉墓帛画到明清雕版插图,无不包含着画面空间的多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分层式多视点空间还是蒙太奇式割裂拼贴空间。正如西方绘画的题材没有离开过圣经母题一样,我们也该回首追溯自己的创作表现母题。所谓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并非机械地模仿,而是以自己特定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永恒的母题。我们需要重拾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源于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理性思辨的百家争鸣、源于绚烂多彩的三教合一、源于写实缜密的宋画经典、源于缘物寄怀的笔墨精神等等。作为青年艺术工作者,坚守文化自信意味着需要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在继承发展中求得突破和蜕变。

  (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