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

2019-02-15 17:14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

  ——访青年画家侯丹锋

    “《我们将去向哪里》选题切入点关乎民生、关乎当代,画面整体效果很好,有一定的现代感与装饰感。现实主义题材,要想表现浪漫气息,难度较大。但侯丹锋笔下的女性人物,秀美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背景处理,巧妙地体现出了迷茫、压抑的氛围,与主题相契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张小琴评价说。国画《我们将去向哪里》由青年画家侯丹锋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

侯丹锋近照

    侯丹锋,生于1977年,祖籍陕西商州。“从小,我就对一切美的事物比较敏感和好奇,尤其喜欢画画。”侯丹锋说。多年来,他勤奋钻研、精益求精,绘画技艺不断进步。2012年,结业于全国首届工笔人研修班。此后,逐渐确立了工笔画这一创作方向。他的作品,将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水墨与色彩有机结合,意境悠远而深邃,耐人寻味。迄今为止,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11次。例如,《守望家园》入选2011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有梦的季节》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春归无觅处》入选“金陵文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影叙往事》荣获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清音》入选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进修期间,侯丹锋结识了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在毕业季时普遍存在的茫然、浮躁、不安、无奈等情绪。“供养孩子读完大学,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母都希望孩子们毕业后有个好出路,可现实有时不是那么理想。我想用传统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一幅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品。”侯丹锋介绍。创作国画《我们将去向哪里》期间,他多次到大学校园、人才市场观察、写生,拍了一系列图片资料。然后,反复进行构图与分析,主动推翻了很多想法与草图。“底稿完成后,没有足够大的过稿台。我就找到一家酒店的玻璃门,趴着过了三天稿子。”侯丹锋表示。

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

国画《我们将去向哪里》

  技法方面,国画《我们将去向哪里》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小特技。构图形式,则取稳定之势,以街道变电箱为背景,寓意毕业生的复杂情绪。画面以淡雅的灰调为主,以红色和黑色增加秩序性,可谓在统一中有丰富性、在平面中有装饰性,使得笔墨有了时代特征。侯丹锋认为,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今天的工笔人物画创作,需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思想理念和审美元素,来避免匠气。

  除了工笔画,侯丹锋还一直坚持创作写意画。在他看来,二者都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理是相通的。“相对而言,写意画重在灵感。工笔画创作,往往耗时较长,需要把灵感保持始终,需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情感控制力。”侯丹锋分析。工笔画创作,是一件辛苦之事。一幅作品的生成,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作者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从素材积累到小构图、大色块的安排,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创作,虽然这期间有困惑、有消极,但当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时,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创作趋于完成时的那份喜悦,可以赶走一切烦恼。”侯丹锋如是说。

  时间的脚步不会停留,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俗话说,艺无止境。“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倾听内心的声音,让生活不再繁复,让生活单纯起来。绘画是一种表达方式,我喜欢这种安静的方式。”侯丹锋表示,艺术家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眼界大、视野广,才能创作出意境深远、意味深长的作品。“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的艺术生涯是一次完美的肯定与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与信心,让我坚定了目标和方向,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