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在舞剧艺术审美中获得认同感
——在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徐丽桥(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一级艺术指导)
首先祝贺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也祝贺全剧进一步修改打磨后在整体又有很大提升。
以舞剧的形式来表现龙梅、玉荣的故事,并让今天的年轻人产生感动和共鸣,是非常难的。现实题材作品表现的难度还体现在,草原英雄小姐妹是真人真事、家喻户晓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赵明是一个舞蹈天才,善于用舞蹈思维对题材进行切入。这部舞剧不是生硬地讲述龙梅、玉荣的故事,而是采用舞剧艺术,让人们在审美认知中获得新的认同和审美感受。
观众即相当于剧中“爷爷”的人物,通过课堂,唤起回忆,让新一代人在课堂上获得这个故事新的价值,使这部剧具有了现实意义。我们在舞剧中不仅欣赏了精彩纷呈的舞段,还在富有创新的蒙古舞语言中重新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意义:两姐妹之所以有在暴风雪之夜不让集体的羊群走失的动机,背后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正是草原人民淳厚、淳朴的民风,幸福和谐的家庭,培养了健康阳光的两姐妹。
舞剧结构从课堂切入,给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都上了平实的一课,对现实中的家长教育孩子也有所启示和启发。比如,舞剧中现代的孩子想要用蒙古包的“家”来温暖两姐妹,为她们挡住风雪的情节,对现在的孩子来讲便具有启示作用。所以,这部舞剧在精神引领上价值很高。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马舞”是本剧的神来之笔。我们看过非常多的马舞,这段马舞是独树一帜的,有演员所做出的马的形象,又有马的道具的形象,还有牧民骑马的形象;既有孩童的天真,又有草原的豪放,加上声光的配合,集多重寓意于一体,让舞台表现达到了舞剧表现的极致。
这部舞剧中的蒙古舞元素也非常创新,既尊重了蒙古舞的韵律,又有新意。用创新的蒙古舞语言对人物个性进行了鲜明的展示,符合人物个性。
另外,我还特别欣赏这部舞剧的音乐,开演前口琴的一吐一吸、悠扬的琴声,立刻把我们从喧嚣的现场带入到茫茫草原的情境里。三宝极大地尊重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原曲,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至于修改意见,我建议将时长压缩一点,把舞段精简一些,中场不休息,将整剧整体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摔跤舞的进入有点突兀,虽然舞段很美,但对于戏剧关系的递进有些生硬;结尾的处理可以更艺术化些,应该延续舞剧的风格,让孩子们在感受到龙梅、玉荣的精神后自觉地举起宣誓的手,以及劳模等其他人物也应该寻求更好的处理方式。(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