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剧演绎慷慨悲歌并无违和之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越剧演绎慷慨悲歌并无违和之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28 16: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越剧演绎慷慨悲歌并无违和之感

——在越剧《屈原》“二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越剧演绎慷慨悲歌并无违和之感

  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越剧《屈原》有气质、有气度、有气象,是一出大气的、精致化的原创剧目。20世纪80、90年代,新编历史剧是戏剧舞台的主体。近些年,新兴历史剧呈现发展低迷的态势,传统戏不排、不演,现代戏作品占据了舞台的大多数,随着原创新编历史剧越来越少,舞台上也缺少了一种沉思的、厚重的迹象,所以越剧《屈原》的排演,让我们又看到了久违的新编历史剧的回归,这在近几年的舞台演出中,显得尤为可贵。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越剧的人来说,这是一台非常规的民族越剧。但是,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曾饰演屈原,“范派”创始人范瑞娟出演过大元帅韩世忠,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成功塑造了“北地王”……江南女子为何如此热衷于士大夫情怀?我想,这或许和江南人格有关。说到江南,我们容易联想到柔美、精致、朦胧的意境,但是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勾践卧薪藏胆,项羽号令八百江东子弟兵,再到近代的鲁迅、秋瑾等,我们不难发掘这些江南人的性格中蕴藏着的坚强力量。这样看来,由越剧来演绎慷慨悲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并不觉得有违和之感。

  绍兴小百花只是一个县级剧团,但我们不能以行政级别来看待这个剧团。这个剧团是中国越剧方阵中极具个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建设,刚开始极其注重演员的外在武功,后来,逐渐从重视外在武功转向重视内在力量。女子越剧的表现力、可塑性很强,不仅可以表现外在的柔美,同时也能展现阳刚。这种阳刚中透着一股精致劲儿,所谓“阳刚中的阴柔,阴柔中的阳刚”,刚好是这二者的巧妙结合。我们希望在今天的女子越剧能找回一些丢失了的原生气质,坚持信念、保持初心,这种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这样的作品即使演20年也不会过时,同时,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有了积累。另外,我非常喜欢吴凤花的演出,她以内功表现男性的英武之气,演技真实、自然。当然,其他演员的表演也相得益彰,这样一个好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剧目,是非常值得祝贺的。

  当然,这个作品还在路上,还有进一步修改的空间。首先是舞台布景,剧中很多地方的布景偏实,看着演员们穿着厚底靴走这个楼梯,总让人觉得提心吊胆。我们并不需要把生活本身搬到舞台上来,而是应该想一些办法,与现在空灵、写意的表演风格相统一。

  其次是我们希望越剧能提升它的表现力,因此需要从板腔体中走出来。但是,这同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即越剧本身的韵味就被打折扣了。如何提升“越味”?我们应该更多向传统的高腔、绍剧中的唱腔取经,它们才是越剧的源头,这些声腔比越剧还要越剧。

  最后一点,我期待在这部戏中看到爱情,可以是婵娟和宋玉之间的感情,或是南后对屈原的暗恋。公共情感很难打动一般的观众,只有亲情、爱情等私人化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希望剧中能再融入更多的情感,增强全剧的情感浓度。我想,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或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