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3-25 13: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访青年艺术家张一琳

  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漆艺作品时,张一琳也被大漆特有的肌理语言所深深吸引。2012年她考入天津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现为工艺美术系),漆艺便是必修课之一,于是就这么误打误撞地接触到了漆艺,并由此开始了漆艺之路。

  张一琳出生于浙江台州,现已是浙江省台州市振华高级中学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她也一直坚持创作,近年来还曾参加过2017年首届中国青年漆画大展。漆画《淡影》的手稿便是她在刚毕业那年完成的。“那时刚步入社会,生活、工作和家庭都遭遇了一些冲击,对我而言是一个低谷期。”《淡影》也表达了她那时的心境,“大面积的重色表达了一种绝望的处境,而极小处的亮光则是希望和憧憬”。

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淡影》

  这幅作品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在参与“漆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期间,张一琳不仅接受到了许多漆艺界名师的指导,在绘画和漆艺技法上受益良多,还与众多优秀的青年创作人才相互交流,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

  在《淡影》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处理好大漆语言与画面效果之间的关系。漆画创作如果过于追求技法,容易失去画面效果、匠气过重,这也是张一琳从事漆画创作以来一直想要突破的。“以往我在创作时往往注重画面效果,完全让大漆为画面服务,这样的作品会缺少一些大漆的味道,也很难与别的画种有所区分。”张一琳说,此次《淡影》的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所突破。

  一方面,在颜色上凸显大漆的特色。“大漆是没有纯白色的,在接触空气氧化后会变成一种半透明的褐色”,张一琳以此为切入点,来凸显大漆的颜色特征。另一方面,大漆作为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材料,张一琳在创作中加入了不同的媒介物。“不同媒介物与大漆也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利用大漆的肌理来凸显大漆特有的艺术语言。”

  由此,《淡影》中的山水、草木、流水,借漆艺的独特语言呈现出别样的魅力,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这一创作灵感大都源于平时的写生创作,源于大自然。”张一琳试图用抽象的漆语言来描绘自然,寻找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受,借画抒情,以漆画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张一琳近照

  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任建民评价张一琳 “不是直接描摹山水,而是捕捉内心对山水的感受和印象”,通过抽象性语言的反复探索与实践,追寻符合自己内心向往的精神境界。

  作为一名90后,张一琳的漆艺之路还只是开始。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对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她而言,是最好的鼓励。“今后的学习之路依然很长,需要更加努力才行。”张一琳说,自己仍会多多走向自然,深入社会,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漆画创作的源泉。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