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独特的漆语言描绘自然
——访青年艺术家张一琳
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漆艺作品时,张一琳也被大漆特有的肌理语言所深深吸引。2012年她考入天津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现为工艺美术系),漆艺便是必修课之一,于是就这么误打误撞地接触到了漆艺,并由此开始了漆艺之路。
张一琳出生于浙江台州,现已是浙江省台州市振华高级中学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她也一直坚持创作,近年来还曾参加过2017年首届中国青年漆画大展。漆画《淡影》的手稿便是她在刚毕业那年完成的。“那时刚步入社会,生活、工作和家庭都遭遇了一些冲击,对我而言是一个低谷期。”《淡影》也表达了她那时的心境,“大面积的重色表达了一种绝望的处境,而极小处的亮光则是希望和憧憬”。
《淡影》
这幅作品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在参与“漆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期间,张一琳不仅接受到了许多漆艺界名师的指导,在绘画和漆艺技法上受益良多,还与众多优秀的青年创作人才相互交流,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
在《淡影》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处理好大漆语言与画面效果之间的关系。漆画创作如果过于追求技法,容易失去画面效果、匠气过重,这也是张一琳从事漆画创作以来一直想要突破的。“以往我在创作时往往注重画面效果,完全让大漆为画面服务,这样的作品会缺少一些大漆的味道,也很难与别的画种有所区分。”张一琳说,此次《淡影》的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所突破。
一方面,在颜色上凸显大漆的特色。“大漆是没有纯白色的,在接触空气氧化后会变成一种半透明的褐色”,张一琳以此为切入点,来凸显大漆的颜色特征。另一方面,大漆作为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材料,张一琳在创作中加入了不同的媒介物。“不同媒介物与大漆也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利用大漆的肌理来凸显大漆特有的艺术语言。”
由此,《淡影》中的山水、草木、流水,借漆艺的独特语言呈现出别样的魅力,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这一创作灵感大都源于平时的写生创作,源于大自然。”张一琳试图用抽象的漆语言来描绘自然,寻找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受,借画抒情,以漆画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张一琳近照
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任建民评价张一琳 “不是直接描摹山水,而是捕捉内心对山水的感受和印象”,通过抽象性语言的反复探索与实践,追寻符合自己内心向往的精神境界。
作为一名90后,张一琳的漆艺之路还只是开始。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对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她而言,是最好的鼓励。“今后的学习之路依然很长,需要更加努力才行。”张一琳说,自己仍会多多走向自然,深入社会,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漆画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