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3-25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访青年艺术家王启凡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问》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质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一千年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作《天对》一篇,来回答屈原在诗中提出的问题。今天,青年艺术家王启凡别出心裁,以水印木刻版画形式来表现《天问》,对文学经典进行了丰富的审美想象。作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有着古问新解的意义,且在形式表达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王启凡近照

  王启凡,1989年出生于山东,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时,我正处于毕业创作的构思阶段,受讲话启发,将研究重心从西方现当代艺术语境,转移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王启凡介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的版画艺术创作,应当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和角度呢?

  “我儿时喜欢观察天上的星星,对这个世界有着许多疑惑与想象。长大后,读到屈原的《天问》,深受触动。《天问》对世界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从天到地,从万物到人间,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慢慢指向哲学的终极命题。”王启凡表示,《天问》一诗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经过构思、练笔,把草图拿给导师看时,很快就通过了。随后,王启凡克服重重困难,以传统的单刀木刻技法,和散点透视的地图式的叙事形式,创作了12幅相关作品,包括龟仙篇、亢龙篇、食女篇、山鬼篇、河洲篇、神形篇、刑死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这个系列构图时,作者以水纹作为一个基数点。每张图片的上下左右,都可以在构图上连接起来。这就打破了版画制作和构图对尺幅的限制。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版画《天问》系列,65cm×82cm×12,2015年

  我们知道,传统雕版木刻用的是密度极高的梨木。这种木材很难找到,而且需要多年的浸泡和阴干,将木质里的胶性与活性去掉,才能进入最佳的水印木刻状态。“有鉴于此,创作水印木刻版画《天问》系列时,我采用了以现代快速烘干技术制成的梨木原料。”王启凡坦言,在后期的印刷中,这种不确定因素带来了很多困难。木板在不断地湿水、晾干过程中,发生着形变甚至炸裂。“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采用重物压平、修版等,来进行调整。其中还有两块,因不满意而进行了重刻。”他回忆说。

  与其他很多艺术门类相比,版画更讲求制作,对每个步骤都有着严格要求。“我将画好的稿子做在木板上,然后进行刻版。完成制版后,再用宣纸进行印刷。听起来简单,其实这里省略了一万个细节步骤。每个细节,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王启凡分析,版画创作过程一直都在变化之中,有时结果甚至会和预想背道而驰。尽管过程曲折、难度较大,但他认为,这种意外和惊喜也很有意思。“版画有很多特质,比如复数性。这让我能够尝试不同形式的作品面貌。而且,传统木刻语言的刀刻韵味,是直接绘画所不能达到的。”他如是说。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版画《天问》系列之龟仙篇,65cm×82cm,2015年

  有评论认为,王启凡的《天问》系列好似想象中的一场穿越大戏。“这些年,穿越剧比较流行。在创作《天问》系列之前,我就经常幻想自己穿行在古代,就像幻想人类不需要吃饭一样刺激,以往所有的经验都会刷新。”王启凡打趣说。在他看来,屈原从宇宙问及苍茫大地的疑惑,其实纠缠了愤怒和不解、荒诞和虚无。千百年来,围绕我们的疑惑从未改变,并且这种混沌将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天问》系列是对千年问答的感悟与敬仰,是一个当代人经过混杂的知识经验之后,从臆造出来的东方文学意象中对自我的发问,迷途归路。”王启凡说。

版画《天问》,古问新解

版画《天问》系列之龟亢龙篇,65cm×82cm,2015年

  谈及水印木刻版画《天问》系列,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表示:“一个是文学源头的《天问》,一个是艺术转换的《天问》,若是将其转化为一个画面,应是带有散点透视性质的。《天问》系列,只是王启凡的一个开始。相关创作,未来还要进一步延续下去,希望形成一个具有史诗气质的延续,具备史诗般的传承意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英评价道,作品并不激烈,反而非常冷静。看得出,作者试图把版画语言做到极致。“《天问》系列把复数性进行了纯粹化,将图形简化到了最小的单位。然后,把极简的图形作重复的排列,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易英分析,作者王启凡在努力寻找形式表达的新的可能性,但在对既有形式不断否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后现代的语境。

  《天问》之“问”,内容奇绝,耐人寻味。王启凡的水印木刻版画《天问》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和好评。“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我明确了创作方向,坚定了创作信心。艺术创作,需要主动修身立德,在技艺上不断钻研。同时,不能沉醉于艺术语言上的小情绪,而要有清醒、开阔的视野,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启凡表示。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