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夜是城的归宿,喧嚣后是宁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夜是城的归宿,喧嚣后是宁静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3-25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夜是城的归宿,喧嚣后是宁静

  ——访青年油画家黄子恺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多年来,这首《城里的月光》传唱甚广。城里的夜,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回到了一种宁静状态。静下来,人才能安神和思考,暂时摆脱名利的束缚,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重构精神家园的美丽。油画《夜是城的归宿》系列由青年艺术家黄子恺创作,围绕现代都市人的内心境遇而展开,描摹和传达了一种真实的生活环境、情感状态。作品以独特的构思、温暖的情怀、精湛的技艺脱颖而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夜是城的归宿,喧嚣后是宁静

黄子恺近照

  黄子恺,1989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聘任画家、湘潭市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湘潭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油画创作,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德艺文化•艺术高地”第二回作品展、“从心出发”湖南省第七届油画展、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青年艺术+”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年度大展、“青衿计划”(2017)作品展等。黄子恺介绍,自己最早接触美术,源于儿童读物中的连环画。“感兴趣,就试着模仿,慢慢成了习惯,进而成为志向。大学期间,开始系统学习绘画。中国美术学院的良好学术氛围,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求学环境,使得艺术的种子,在我的内心深处生根萌芽、茁壮成长。”他如是说。

  毕业后,黄子恺像同龄人一样,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都市是繁华的,惟其繁华所以喧嚣。人在其中,容易迷失自己。我在忙碌中充实,也在繁琐中迷失,再也找不到昔日那个常常凝神沉思、拥有宁静心灵的自己。”他坦言,深秋的一天,自己忙完后,从工作室出来,独自从黄昏走到深夜,对城市的夜晚有了新的观察和领悟。暮霭掩映,华灯初上,树树秋色。叶子在灯光照耀下,呈现出丰富、绚丽的颜色。即使是落叶,也带着回归的宁静与满足。深夜的城市,是白日喧嚣的背面,没有了市井嘈杂的声音。“我的心情在瞬间灿烂起来,感觉夜色中处处充盈着一种欢欣愉悦的声音,那是心灵在欢歌。”黄子恺回忆。

  “以前,一直向往江南古镇的宁静,渴望像那里的人一样拥有安之若素的心态;一直以为在钢筋水泥环绕的都市生活中,人是渺小、冷漠和迷失的。现在我发现,夜色笼罩之后,是可以找到一片心灵净土的。”黄子恺举例,陶渊明、王维回归田园、隐居山林,在幽静、恬淡的自然山水中,找到了本心。苏轼却在出世与入世的夹缝中,找到了人生的支点,顺境锐意进取,逆境达观乐天。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经过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人们在夜幕降临时,终于得以清静下来、享受生活。“在都市中奋斗的我们,请放慢前行的脚步,让自己在喧嚣的尘世中留一份宁静在心!”在黄子恺看来,每个人都是历史境遇和现实生活的认知者、解析者、批判者。“我希望以手中的画笔,去审视和表现当代人复杂不定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夜是城的归宿’这一项目的创作契机和初衷。”他表示。

夜是城的归宿,喧嚣后是宁静

油画《夜是城的归宿》系列之一

  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后,黄子恺围绕项目主题“夜是城的归宿”创作了“城•夜”“肖像”“城•梦”等三个系列的多件作品。作品特色鲜明、内容扎实,深受观者好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功华评价说,在“夜是城的归宿”系列中,黄子恺从都市生活体验出发,以另类的视角揭示现代城市对于人性的异化。在崇高的建筑群中,在强烈的透视分割结构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为单一的空间纬度。在表现语言上,则采取了轻松的接近于建筑效果图的手法。作品色调单纯而忧郁,优雅中溢出一种荒诞与虚无,耐人寻味。文学家刘剑桦表示,重构一个既具视觉观赏意义,又具疗伤意义的艺术现实,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黄子恺以清醒的判断和逾越诸多藩篱的立场、态度,从容应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格局,廓清霾障密布的天空,为观者亦为自己带来了灵魂的澄明和自由。”

  俗话说,艺无止境。谈及油画《夜是城的归宿》系列的提升空间,黄子恺坦言,“城•夜”系列过于程式化,没有找到突破途径;“肖像”系列比较依赖影像资料;“城•梦”系列是其中最完整的,但信息量过多、表达不清楚,艺术形式语言没有做到明确和清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我获得了一段比较难忘的创作经历,以及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期间,不会过多地被物质生活、外界环境所打扰,从而得以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夜是城的归宿’这一项目的开展,让我在艺术创作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黄子恺表示,未来会继续“夜是城的归宿”这一主题的探索。希望通过一些小作品,去积累艺术情绪,让艺术形式语言变得更高级。在画面中,把思想情绪、艺术语言调配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