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低、动静、虚实诸问题
——在话剧《开炉》“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黎继德(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编审):
这是一部体现了中国气派、东北气魄和辽艺气质的话剧。辽艺一直以现实主义话剧著称,这部戏再次真实地表现了东北抗战的历史。辽艺也一直坚持对人的关注和关怀,这部戏再次延续了这个传统。
我很欣赏陈薪伊导演的那句话,即这是一部有可能达到人性审美高度的话剧。张世英先生讲人生有四种境界,一是欲求境界,二是求知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审美境界。他又讲美有优美和崇高美。我想,崇高美就属于人性美。这部戏如果按照人性美来讲,就是一种崇高美。
这部戏的修改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高与低,现在的人物,定位比较高,调门比较高,应拉低一些,可以考虑把他们参加抗日组织的身份去掉。第二是动与静。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很多人物只静不动,没有变化和发展,修改后要让他们动起来。第三是虚与实。这部剧,虚的部分即前史太复杂,而且大部分是讲出来的,实的部分即舞台动作又太简单,需要简化前史而丰富动作。第四是“隔”与“不隔”。中国诗歌美学讲“隔”与“不隔”。所谓“隔”,就是审美阻隔。凡是“隔”的都不是好诗。戏剧美学更要讲“隔”与“不隔”,因为只能一遍而过,“不隔”的才是好戏。这部戏有些情节和人物关系靠猜,就是一种“隔”,希望修改得清楚些,才能没有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