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锤为笔,以铁为墨
——访青年艺术家覃凤连
芜湖自古铁冶业发达,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湖铁画制作技艺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它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以低碳钢作原料,纯靠手工锻打完成,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覃凤连铁画作品《翔》《涟漪》即是运用富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芜湖铁画锻打技艺,创造出独具自我风格的铁画艺术作品,打破了以往的铁画艺术形式,视觉效果较强,具有灵动之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
光明网:创作铁画《翔》《涟漪》的契机是什么?
覃凤连:我对于金属工艺一直都抱有好奇心,大学期间有一个金属课程,当时的心情是即期待又忐忑。说来也幸运,学校给我们聘请的老师是储铁艺老师,储老师给我们展示他的技艺,带我们去参观他的工作室,看到一些铁画作品之后,极度为之震撼,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金属工艺了。
《翔》的创作来源于一个小女孩,女孩本身就有柔美的身体,我想利用金属材质松针特有的尖锐的特点来表现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
覃凤连作品《翔》
光明网:在您看来,铁画《翔》《涟漪》最主要的创新和风格是什么?
覃凤连:这一系列作品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敢于尝试打破铁画的传统浮雕锻造法,利用立体雕塑形式来表现一个独特的创作思维。
覃凤连作品《涟漪》
光明网:创作铁画《翔》《涟漪》过程中,有何难忘之事和艺术感悟?
覃凤连:这次创作过程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然后一起进行对于金属工艺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翔》《涟漪》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能局限于材料中给我们规定的范围,我们要跳出这个范围,然后赋予它一个新的生命,大胆尝试与创新。
金属工艺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它在技艺方面要求很高,我们所看到铁画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面都是用手一锤锤锻打出来的,需要极大的耐心跟细心,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
光明网:对于青年艺术创作而言,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有着哪些意义?
覃凤连:在现代,由于铁画颜色过于素淡、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等原因,发展之路越走越窄,而且传承这一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铁画的发展愈加进入艰难的局面。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使我们在传承和发扬铁画技艺之路上更加坚定,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与鼓励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