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24 10: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专访青年摄影家王伟涛

  青年摄影家王伟涛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刚刚三十出头的他,大大小小的奖拿了很多。“含金量”高的一等奖,也可以轻松列出一大串。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王伟涛近照

  第一次获奖时,王伟涛还在读大三。那时,学美术的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着一千多元购入的新相机拍了半年的花花草草后,他看到了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一个摄影比赛,于是激动地报了名。没成想,他拍摄的那幅田间劳作的照片,竟获得了学生组第一名。

  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拔得头筹,王伟涛一战成名,“对于刚刚接触摄影的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一年后,王伟涛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选择了去西藏做一名美术老师。迷上摄影的他,在高原执教期间,一边教学一边拍摄。那时的他并没有想到,六年后离开时,硬盘里关于西藏的照片已经累计达到十几TB。

  对于王伟涛来说,西藏小孩子天真无邪又灿烂的笑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西藏很多偏远的地方,基础设施比较差,孩子们居住和受教育的环境远比不上内地城市,但是他们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幸福、闪耀着阳光,这让我很感动。”王伟涛说。

  他获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拍的就是一群这样的孩子。

  2014年的严冬,王伟涛从拉萨乘车7个小时到达日喀则,然后再乘车3个小时来到通门县的一所学校。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雪,把学校所有的活动场所都给覆盖了,学校唯一的教师——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文化”人,同时也是村支书——爬到房顶上扫着积雪,而孩子们则是在雪地里自己玩耍着。

  王伟涛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简单而美好的画面,取名也简洁纯粹——《雪后的孩子》。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雪后的孩子生活(局部) 蛋白印像25 cm×30 cm 2014

  这幅作品也为小学带来了诸多关注,也带来很多爱心捐赠,学校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在小学附近,一所现代化幼儿园也拔地而起,“看到村里的小孩子大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感到特别高兴。”对于王伟涛来说,能够给予取材对象以回馈,对自己也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而在此之前,他以拉萨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羊达村孤儿院的孩子们为题材,拍摄的作品《孩子》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人物类一等奖。“这幅作品获奖后,很多人知道了这家孤儿院,爱心人士也纷纷解囊相助。再后来,孤儿院的孩子们都被接到拉萨市福利院,成长环境更加舒适了。”

  这两件事情,让王伟涛充分体会到了手中相机的重量。随后,他投入更大精力去拍摄小学和孩子们,并为专题取名为“高原村小”。让他欣慰的是,这个专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作品传播之后,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改善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李泛评价说,王伟涛拍摄了大量藏区儿童的影像,记录并见证了藏区儿童的成长,留下了一组难得的有体温、接地气的人文价值影像。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王伟涛一共拍了8年的西藏,这8年中,他体会过深陷无人区的绝望,感受过住宿无门又冒雨折返的痛苦,不过更多的,是一次次按下快门时的感动,以及看到孩子们在更好成长时的喜悦。

  “我计划再拍两年西藏,然后集结成一本书和一个展览,来记录这十年的西藏。”王伟涛说,这十年,将是自己值得一生回忆和骄傲的时光。

  (光明日报记者张春雷 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