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24 10: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专访青年摄影家王伟涛

  青年摄影家王伟涛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刚刚三十出头的他,大大小小的奖拿了很多。“含金量”高的一等奖,也可以轻松列出一大串。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王伟涛近照

  第一次获奖时,王伟涛还在读大三。那时,学美术的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着一千多元购入的新相机拍了半年的花花草草后,他看到了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一个摄影比赛,于是激动地报了名。没成想,他拍摄的那幅田间劳作的照片,竟获得了学生组第一名。

  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拔得头筹,王伟涛一战成名,“对于刚刚接触摄影的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一年后,王伟涛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选择了去西藏做一名美术老师。迷上摄影的他,在高原执教期间,一边教学一边拍摄。那时的他并没有想到,六年后离开时,硬盘里关于西藏的照片已经累计达到十几TB。

  对于王伟涛来说,西藏小孩子天真无邪又灿烂的笑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西藏很多偏远的地方,基础设施比较差,孩子们居住和受教育的环境远比不上内地城市,但是他们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幸福、闪耀着阳光,这让我很感动。”王伟涛说。

  他获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拍的就是一群这样的孩子。

  2014年的严冬,王伟涛从拉萨乘车7个小时到达日喀则,然后再乘车3个小时来到通门县的一所学校。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雪,把学校所有的活动场所都给覆盖了,学校唯一的教师——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文化”人,同时也是村支书——爬到房顶上扫着积雪,而孩子们则是在雪地里自己玩耍着。

  王伟涛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简单而美好的画面,取名也简洁纯粹——《雪后的孩子》。

用镜头记录西藏 用作品回馈儿童

雪后的孩子生活(局部) 蛋白印像25 cm×30 cm 2014

  这幅作品也为小学带来了诸多关注,也带来很多爱心捐赠,学校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在小学附近,一所现代化幼儿园也拔地而起,“看到村里的小孩子大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感到特别高兴。”对于王伟涛来说,能够给予取材对象以回馈,对自己也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而在此之前,他以拉萨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羊达村孤儿院的孩子们为题材,拍摄的作品《孩子》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人物类一等奖。“这幅作品获奖后,很多人知道了这家孤儿院,爱心人士也纷纷解囊相助。再后来,孤儿院的孩子们都被接到拉萨市福利院,成长环境更加舒适了。”

  这两件事情,让王伟涛充分体会到了手中相机的重量。随后,他投入更大精力去拍摄小学和孩子们,并为专题取名为“高原村小”。让他欣慰的是,这个专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作品传播之后,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改善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李泛评价说,王伟涛拍摄了大量藏区儿童的影像,记录并见证了藏区儿童的成长,留下了一组难得的有体温、接地气的人文价值影像。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王伟涛一共拍了8年的西藏,这8年中,他体会过深陷无人区的绝望,感受过住宿无门又冒雨折返的痛苦,不过更多的,是一次次按下快门时的感动,以及看到孩子们在更好成长时的喜悦。

  “我计划再拍两年西藏,然后集结成一本书和一个展览,来记录这十年的西藏。”王伟涛说,这十年,将是自己值得一生回忆和骄傲的时光。

  (光明日报记者张春雷 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