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安静的作品传递爱与阳光
——访青年艺术家孙巍巍
“这把长椅是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地费城独立宫里的一把公共长椅。它安静地摆在墙边,很不起眼,却承载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谈起被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作品《谧》,孙巍巍的思绪回到了两年前的那次美国之旅。独立宫中一把长椅带来的时空对话,让她感慨万千——曾经的群雄激辩,现在一切都已平静,静谧地让人浮想联翩。
孙巍巍近照
她端起相机,拍下长椅,取名为《谧》。而为了凸显作品淡淡的灰调和平静而丰富的韵味,孙巍巍选择了古典摄影工艺中的铂钯工艺进行作品制作。铂钯工艺拥有宽广的影调和独特的质感,让画面的静谧感和厚重感展现的恰到好处。
如果说《谧》是孙巍巍作品的代表,那么“谧”则是对孙巍巍本人的写照。科班学习七年,从教十余年,和摄影结缘相伴近二十年时间里,孙巍巍始终在追求静雅,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人安静下来。
谧 铂钯印相 45 cm×60 cm 2017
安静,也是她被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另一幅作品《映》的主色调。《映》拍摄于十年前的云南。彼时国内环境状况堪忧,城市被雾霾包围,空气通透的画面尤显奢侈。制作时,孙巍巍选择了蓝晒工艺。独特的普鲁士蓝,更好映衬出了画面的安静和美。
映 蓝晒印相 45 cm×60 cm 2017
“数字时代,摄影愈发随意,人们对图片的观看大多是‘匆匆一瞥’,我们需要值得仔细‘阅读’、发人深思的影像。”孙巍巍说,摄影史很短,不到两百年,科技的进步使它快速成长为一门大众艺术,但影像的输入到输出太过匆匆,缺乏思考,也缺少灵魂。
为了寻找摄影的灵魂,她追本溯源,重归暗房,潜心研究古典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2014年暑假,孙巍巍去杭州一家著名的手工影像工作坊参观学习。“暗房中,手工影像全过程完全掌控在摄影师的手中, 每一张都带有创作者的思想和体温,那种厚重的质感,来源于灵魂和双手的共同努力。”
随后,孙巍巍还同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一起飞赴美国,向碳转印大师桑迪·肯教授学习碳素印相工艺。
从蓝晒工艺到铂钯工艺,再到碳素印相工艺,孙巍巍求知若渴。“环境在改变,阅历在增长,我也在不断寻找自己的艺术方向。我很庆幸有时间和空间去接触古典摄影工艺,它让我的艺术生命更丰富。”
孙巍巍很欣赏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的一句话:“摄影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是有的时候,一张照片,或者是一组照片,却能够引发我们的责任感意识。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要找出什么是错的,要找到通向正确的道路。”
而她,无论是用镜头拍摄,还是用手工制作,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创作出带给人们愉悦和幸福的作品,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传递爱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