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生命力仍需长久的磨练
——在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效敏(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一级演奏员):
我同意几位老师的意见,对于作品的看法,这次看到在上次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从结构、材料的布局上,尤其是在作曲的手法上,音乐的表现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风格统一,主线更加鲜明,在整台节目节奏的安排上,一路迂回走高,提升了主题,有了升华,展现了作曲家对民族乐队的驾驭能力、对民族乐队空间、潜力的挖掘。
乐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坚持自己的风格,走职业化道路,经过多种风格的音乐实践,表现出一个非常高素质乐团的水准,艺术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昨天晚上演出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乐队非常干净、准确、齐整,尤其是在全奏的时候。在弦乐、管乐、打击乐平衡问题上,掌握的分寸感非常好。每个人的演奏状态都十分投入,突出的是大唢呐,打击乐风格也鲜明,技法很娴熟,韵味也非常到位。
张列指挥是民乐方面的大指挥家,对音乐的把握也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乐曲的速度、力度、承接转换的把握都很准确,对起伏和高潮的营造很到位,可以说音乐在心中也在他的手中,通过他的手势、形体语言,严谨的台风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可以说音如其人。
有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既然叫《山西印象》,会让人想到五台山、佛教,我觉得在标题上缺少了深刻性,缺少音乐对人生、生命哲学意味上的探索。演奏上,女生独唱我觉得放在目前这个位置也可以,把第二、三段连起来也好,女声独唱在音准、情感上的把握不是太好。弦乐这一块,我觉得非常好了,如果有经费的话,扩大弦乐的队伍,民乐还不能使劲拉,增加乐队数量,群感就足了。
曲笛这一块,总高音往下走时音偏低。服装上有拼凑之嫌,从形象上展示山西特色,按照精品的要求,这个细节应考虑到。《晋风》真好,体现了咱们当地人的精神风貌,加上打击乐的运用,高潮的安排是非常好的,既可以作为一台的终曲,也可以独立成章。
音乐会也是演出来的,要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还需长久的磨练,才经得起时间、观众的检验,还需多演出,体现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员的价值,所以我们乐队的提高还有很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