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访青年艺术家杨开勇
“芜湖铁工汤鹏,能揉铁作画,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好事者以木范之,悬於壁。或合四面成一灯。锤铸之巧,前此未有。”清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一书中如是记载。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融合了国画、剪纸、雕塑、镶嵌等多种工艺技法。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以铁画形式呈现,给人以黑白对比、虚实结合之美,别有一番风味。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可谓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开勇近照
来自安徽芜湖的青年艺术家杨开勇,从事铁画制作近三十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充满个性与活力,兼具质朴与典雅。其中,《书法》《虾》《仕女》《鹰石山花图》分别荣获安徽省第二届传统工艺美术展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传统工艺美术展二等奖、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滚动资助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评价说,铁画《秋之语》以白描为主,画面简明扼要、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双面欣赏,技术难度较大。将铁画呈现于团扇中,可谓思路开阔、充满创意。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糅合了多种手法,最核心的技艺是“锻”制整个画面。作品层次错落有致,人物形象生动,山石处理得当,耐人寻味。
那么,杨开勇的艺术之路是怎样开始的?成绩背后,他付出了怎样艰苦的努力?《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寄寓了作者怎样的艺术理想?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杨开勇。
光明网:您是如何与铁画艺术结缘的,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杨开勇:1971年,我出生于安徽芜湖。上初中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学习素描和水彩。高中阶段,加强了美术应试训练。那时积累的美术功底,为后来从事铁画制作,带来了许多帮助。1991年高中毕业,我通过招工考试,进入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工作。记得厂里请来了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市美术家协会的几位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带我们去写生,还举办了绘画展,氛围很好。之后,我开始师从汤传松老师,系统学习铁画锻制技艺。铿、铆、锉、锻、焊等专业技法,从陌生到熟悉。现场示范时,老师把铅丝在铁板上快速冷锻,不一会儿,居然能把铅丝敲红并可以点烟。这样神奇的效果,给初涉铁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铁画《秋知语》系列之一,38cm×20cm,2017年
后来,师傅又带我们去参观铁画展厅,观摩老艺人的作品。展厅内,奔马栩栩如生,仿佛可以跃出画框;老鹰眼神犀利,仿佛苍松下面的任何动物,都逃不出它的视线。面对这些精彩的作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艺无止境”。“以铁的材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在给我们厂的题词中如是写道。这两句,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反复品读,不禁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决心把铁画艺术,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
光明网:创作铁画《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的契机是什么?
杨开勇:去江苏苏州采风时,我看到大街小巷挂满了刺绣的团扇,题材包括花鸟、虫鱼、仕女等,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我灵光一闪,何不尝试用铁的线条来表现宫扇的婉约与柔美?
《太平山水图》,由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萧云从所绘,反映了安徽当涂、芜湖、繁昌一带的山川胜景,共43幅作品,包括太平山水图1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其中,《玩鞭春色图》描绘之景,就在我的家乡芜湖。“玩鞭春色”,是古代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因动人的历史典故,而为世人关注和喜爱。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我对这个景点、这幅画作比较熟悉。
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120cm×90cm,2017年
安徽师范大学申报的“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7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项目学习。学习期间,创作了铁画《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图》。有感于秋凉搁扇于架上,我把铁画嫁接于苏绣扇面上,遂成团扇《秋知语》系列。《秋知语》系列突破了传统平面表现形式,精心制成双面透雕作品,与灯光相映相衬,有效提升了美感。《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图》意在以铁画形式,对“玩鞭春色”这一景点进行新的诠释,实现古今对话。
光明网:在多年的铁画创作中,您有哪些主要的艺术心得、人生感悟?
杨开勇:铁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映射了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匠心特质。铁画制作,是借国画的形,用铁的材质,来抒情达意。铁,既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传统铁画,主要发挥的是其刚的特性。作为年轻一代,我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表现不一样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我开始尝试用一些不一样的线条,来表现工笔白描画中的仕女、花鸟,让铁画变得精细、空灵、温暖。不喜欢锋芒毕露,而是希望温婉含蓄,为人带去温暖。这是我的性格特征,也是我的艺术风格。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个人艺术生涯的飞跃,以及芜湖铁画的传播,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件优秀的铁画作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要有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从事铁画制作,不能只在打铁上下功夫,也要在艺术理论和素质上提高自己,做到时时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艺无止境,学习无关乎年龄。未来,我将保持谦虚的态度,主动向前辈学习,向其他领域拓展,去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底蕴和内涵,争取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