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5-24 10: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访青年艺术家杨开勇

  “芜湖铁工汤鹏,能揉铁作画,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好事者以木范之,悬於壁。或合四面成一灯。锤铸之巧,前此未有。”清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一书中如是记载。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融合了国画、剪纸、雕塑、镶嵌等多种工艺技法。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以铁画形式呈现,给人以黑白对比、虚实结合之美,别有一番风味。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可谓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杨开勇近照

  来自安徽芜湖的青年艺术家杨开勇,从事铁画制作近三十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充满个性与活力,兼具质朴与典雅。其中,《书法》《虾》《仕女》《鹰石山花图》分别荣获安徽省第二届传统工艺美术展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传统工艺美术展二等奖、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滚动资助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评价说,铁画《秋之语》以白描为主,画面简明扼要、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双面欣赏,技术难度较大。将铁画呈现于团扇中,可谓思路开阔、充满创意。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糅合了多种手法,最核心的技艺是“锻”制整个画面。作品层次错落有致,人物形象生动,山石处理得当,耐人寻味。

  那么,杨开勇的艺术之路是怎样开始的?成绩背后,他付出了怎样艰苦的努力?《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寄寓了作者怎样的艺术理想?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杨开勇。

  光明网:您是如何与铁画艺术结缘的,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杨开勇:1971年,我出生于安徽芜湖。上初中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学习素描和水彩。高中阶段,加强了美术应试训练。那时积累的美术功底,为后来从事铁画制作,带来了许多帮助。1991年高中毕业,我通过招工考试,进入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工作。记得厂里请来了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市美术家协会的几位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带我们去写生,还举办了绘画展,氛围很好。之后,我开始师从汤传松老师,系统学习铁画锻制技艺。铿、铆、锉、锻、焊等专业技法,从陌生到熟悉。现场示范时,老师把铅丝在铁板上快速冷锻,不一会儿,居然能把铅丝敲红并可以点烟。这样神奇的效果,给初涉铁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铁画《秋知语》系列之一,38cm×20cm,2017年

  后来,师傅又带我们去参观铁画展厅,观摩老艺人的作品。展厅内,奔马栩栩如生,仿佛可以跃出画框;老鹰眼神犀利,仿佛苍松下面的任何动物,都逃不出它的视线。面对这些精彩的作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艺无止境”。“以铁的材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在给我们厂的题词中如是写道。这两句,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反复品读,不禁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决心把铁画艺术,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

  光明网:创作铁画《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的契机是什么?

  杨开勇:去江苏苏州采风时,我看到大街小巷挂满了刺绣的团扇,题材包括花鸟、虫鱼、仕女等,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我灵光一闪,何不尝试用铁的线条来表现宫扇的婉约与柔美?

  《太平山水图》,由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萧云从所绘,反映了安徽当涂、芜湖、繁昌一带的山川胜景,共43幅作品,包括太平山水图1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其中,《玩鞭春色图》描绘之景,就在我的家乡芜湖。“玩鞭春色”,是古代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因动人的历史典故,而为世人关注和喜爱。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我对这个景点、这幅画作比较熟悉。

赋予铁画以婉约之美

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120cm×90cm,2017年

  安徽师范大学申报的“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7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项目学习。学习期间,创作了铁画《秋知语》《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图》。有感于秋凉搁扇于架上,我把铁画嫁接于苏绣扇面上,遂成团扇《秋知语》系列。《秋知语》系列突破了传统平面表现形式,精心制成双面透雕作品,与灯光相映相衬,有效提升了美感。《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图》意在以铁画形式,对“玩鞭春色”这一景点进行新的诠释,实现古今对话。

  光明网:在多年的铁画创作中,您有哪些主要的艺术心得、人生感悟?

  杨开勇:铁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映射了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匠心特质。铁画制作,是借国画的形,用铁的材质,来抒情达意。铁,既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传统铁画,主要发挥的是其刚的特性。作为年轻一代,我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表现不一样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我开始尝试用一些不一样的线条,来表现工笔白描画中的仕女、花鸟,让铁画变得精细、空灵、温暖。不喜欢锋芒毕露,而是希望温婉含蓄,为人带去温暖。这是我的性格特征,也是我的艺术风格。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个人艺术生涯的飞跃,以及芜湖铁画的传播,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件优秀的铁画作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要有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从事铁画制作,不能只在打铁上下功夫,也要在艺术理论和素质上提高自己,做到时时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艺无止境,学习无关乎年龄。未来,我将保持谦虚的态度,主动向前辈学习,向其他领域拓展,去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底蕴和内涵,争取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