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漆情并茂 大气巧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5-24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漆情并茂 大气巧工

  ——访青年艺术家李鑫

  漆画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多数是作为漆器的装饰图案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曾提到:“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因而有了“丹漆随梦,步趋麟趾”的美谈。古代漆画随着装饰功能在器物上铺展开来,漆画髹饰也在漆匠的手中得以代代传承。

  漆画向来因大漆材质的半透明性而产生独特的朦胧、神秘色彩,当漆画与历史战争题材相结合,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李鑫漆画作品《刀马人物》即是以历史战争为题材,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与漆画中的留黑相置换,主体人物的创作效果借鉴汉代画像石呈现效果,画面视觉冲击力强,技法运用得当,巧妙地将中国画的表现力与大漆艺术相结合,入选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

漆情并茂 大气巧工  

  李鑫近照

  光明网:创作漆画《刀马人物》的契机是什么?

  李鑫:我曾经任职于烟台美术博物馆,2017年4月中旬我有幸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徽州髹饰技艺高研班人才培养项目》,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漆艺创作。在屯溪写生创作近两个月,远足采风时看见江南古村落,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村子都会有许多从事雕刻相关艺术的老匠人,大多以石雕、砖雕和砚雕为主,也有的师傅会在葫芦或者竹子之类的材料上进行细致雕琢。在山水草木之间的安稳生活,让手工艺人的创作也保持了相对独立的风格,这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希望能将传统的题材用更加强烈的形式感重新塑造出来。

  回顾历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发源于大河流域,一江一河孕育出了繁荣的中华文明。走在新安江边,我想起不远处的和县乌江镇。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在这里发生,我不由感叹。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比较多见,由于初学漆画,不能完整的预见作品完成后的状态,只是希望可以将“漆”的语言与我所熟悉的绘画技巧相结合。

漆情并茂 大气巧工

  《刀马人物》

  光明网:在您看来,漆画《刀马人物》最主要的创新和风格是什么?

  李鑫:在漆画创作过程中应该包含了两个部分,即“艺术创作”与“制作”,只有两者充分的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漆画作品,在漆画创作当中制作性是影响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制作性决定了漆画不太适合即时感情迸发的表达方式,情感和思绪如同漆画中的色彩被隐藏在一层红棕色之下,正因为漆画的表达不是即时达到的,需要通过工序的叠加来完成,也就是说创作者的情感跟思想是在一个缓慢的创作状态下进行输出,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会被自我不断地反复推敲,进行淬炼,除了保持制作工艺的严格有序外,我更加注重最初的感受在画面里的呈现。

  在画面的构成上,人物背景中大面积斑驳红色诠释了血染沙场的悲壮,倾斜直线将红、黑区域分割,加剧了不稳定性与紧张感,人物后方的旗帜用于增强分割画面的视觉感受。画面天空中隐约可见的红色斑块似战火、似残云,很好的与人物背景呼应。大面积的深色区域在制作时加入了特殊材料,形成了一种明亮的“冷黑”色,主体人物的创作效果借鉴汉代画像石的表现效果,能够更好的表现历史战争题材的沧桑。画面的主要两部分色块对比强烈,又可以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光明网:创作漆画《刀马人物》过程中,有何难忘之事和艺术感悟?

  李鑫:由于大漆的特性,漆艺制品需要在湿度约70%-80%、温度24℃-28℃的条件下自然阴干,二者缺一不可。反之,则会出现漆制品起皱,在短时间内无法阴干的现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临时搭建的阴房温度不可控制,相对延长了漆画创作的制作周期。在学习漆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大漆过敏,在湿热的夏天,钻心的奇痒让我们整晚都无法入眠,这是每个漆艺匠人都要经历的,这也让我们对“漆”更加充满敬畏。

  通过大漆这种材料的介入与展示,集中体现人类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漆画的“制作性”是一大特点,从大漆原料的加工,到绘制画面时的髹、罩、染、磨、推光等,过程十分繁杂。而制作性的体现并非只是漆画工序的反复,而是一种精妙的设计,这种设计是指漆画的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多种颜色的叠加,由于次序先后的不同,经打磨后呈现的效果就相差甚远,正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让漆画更具魅力。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现代漆画的发展是以中国悠久的漆器传统为基础的,它具备了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画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画面需要镶嵌贝壳、蛋壳、箔等镶嵌材料,用漆(天然漆液)粘贴出各种形象,干燥后用刻刀切去多余部分,使形象明确完整。再根据所需的色调、造型,调和所需的色漆,按形象的主次、前后进行描绘、制作。磨漆画在上色及相互堆砌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厚度,再通过后期的研磨、推光使画面效果逐步呈现。漆画的创作除了要遵循绘画的一般规律之外,还要遵循漆画的特殊规律,所以至今漆画仍带有很强的工艺特点。

  光明网:对于青年艺术创作而言,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有着哪些意义?

  李鑫: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青年艺术创作的支持。这是对青年艺术家创作作品的一种认可,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我也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以漆艺为手段表达生活,反映时代。

  (光明网记者产娟娟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